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高素云

近年来,凉州区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动全域旅游的重要抓手,采取以旅促农、以旅助农、以旅富农的方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挖掘开发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培育壮大乡村旅游产业,推动乡村旅游实现美丽蝶变。一季度接待乡村旅游人数162.6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2.93亿元。

突出宏观统筹,构建全域型乡村旅游发展框架

立足凉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多彩、民俗风情独具特色的基础,注重乡村旅游点、线、面开发,着力构建丝路“凉州古城”,S316、S308线为发展联动轴,东部乡村度假养生旅游区、南部历史文化旅游区、西部山林风光康养旅游区、北部腾格里沙漠生态旅游区协同发展的“一核、二轴、四区”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将乡村旅游发展作为“十四五”时期文旅产业发展重点,出台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特色旅游镇村及田园综合体等系列规划,着力健全区、镇、村三级乡村旅游规划衔接融合体系,引领乡村旅游规范化发展。注重链式发展,加大乡村旅游产品带动性、融合性、创新性供给,从农业种植体验、农产品加工、农副产品销售展卖、农业观光体验等全产业链条出发,将乡村旅游与农业发展深度融合,把乡村旅游创意策划融入农业生产环节,辐射带动相关产业,打造“全链条”融合式乡村旅游产品。目前,全区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9个,成功创建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

坚持立足全域,构建联动化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培育精品线路,深入挖掘、整合凉州乡村特色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完善乡村旅游产品、线路,推出以雷台、文庙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沙漠生态游、民俗风情游、葡萄酒文化游、乡村度假游等精品线路产品。武威温泉度假村、腾格里沙漠景区、高坝镇蜻蜓村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游,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狠抓项目建设,突出乡村旅游特质,精心谋划储备武南镇百塔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清水大槐树文旅康养、头道槽大漠旅游景区房车露营地等乡村旅游融合重点项目,组织申报长城镇五墩村长城文化主题乡村旅游廊道等项目,着力构建全域乡村旅游格局。突出群众参与,扶持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文化旅游项目,全区共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6家,参与农户达到100余人。

强化多元支撑,构建高质量乡村旅游服务体系

出台《凉州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从资金、土地、人才等六个方面全力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奖励区级文化旅游项目38项304.21万元。设立区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对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文化旅游形象宣传及特色旅游镇村培育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不断激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活力。夯实基础建设,结合“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配套建设旅游厕所、停车场、乡村道路、旅游村标识标牌等服务设施,2021年以来建成旅游公路4条,新改建景区内部道路117公里、旅游厕所179座、停车场42个、设立旅游标识牌1098块、完成景区绿化9098亩。完善监管机制,规划乡村旅游点游客中心,构建智慧乡村旅游服务体系,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旅游管理。深化乡村旅游市场秩序集中整治,加大乡村旅游市场执法检查,落实旅游投诉受理、交办、查处、反馈、问责和旅游投诉先行赔付等制度,营造诚信经营、公平竞争、文明有序的乡村旅游市场环境。

注重特色营造,构建品质化乡村旅游凉州品牌

突出文化特色,深挖文化根源,立足灵魂引领,将乡村旅游特有的乡土性、延续性予以传承,厚植乡村旅游的土壤与内涵,持续引导文化企业、手工艺人研发推出凉州八景丝绸长卷、凉州秸秆画、凉州压花、凉州剪纸、凉州堆绣、手工刺绣等一批民间民俗文化创意产品,打造以“凉州印象”为品牌的系列旅游商品,目前研发旅游商品200余项。打造乡旅品牌,创新宣传载体,开通“凉州文旅”抖音号、微信公众号、“非遗直播间”网络平台,生动展示凉州乡村旅游独特魅力。以“一村一品”为目标,精心打造“陇上乡遇”乡村旅游品牌,以“乡游、乡见、乡识、乡宿、乡味”为主题,培育打造张义镇灯山村、武南镇百塔村等一批省级文旅振兴样板村。加强人才储备,组织举办全域旅游培训班、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培训班、乡村旅游培训班、研学旅行基地人才培训班等培训活动,分层次对乡村旅游产业领域人才进行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技能水平不断提升。近三年累计培训1500余人次。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