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一,据环球时报援引俄罗斯卫星网10日报道,克里姆林宫新闻处表示,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任命米舒斯京为俄新一届联邦政府总理的命令。

此前,俄罗斯国家杜马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批准米舒斯京担任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的决议草案。相关决议随后被送交普京。据报道,根据法律,俄罗斯政府总理候选人在经国家杜马批准后由总统任命。新总理应在就职后一周内向总统提交组阁方案。据此前报道,普京当地时间7日正式就任新一届俄罗斯总统后,俄上一届政府按照相关程序辞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前,普京正式宣布就职,开启又一个六年的总统任期。就在普京宣誓就职当日,俄罗斯政府按照俄罗斯宪法集体辞职。俄宪法规定,政府在国家元首就职前,必须集体卸任。在新内阁成立之前,内阁成员们将行使“代理”一职,继续进行相关工作,直到新的内阁成员继任。在进行就职典礼的前一天,普京按照惯例,与现任全体内阁成员召开了最后一次会议,这也已经成为了普京的“告别传统”。这样的宪法规定其实对政府的决策基本无影响,因为有不少内阁成员并不会真正离开,将继续留任。

米舒斯京之前就是总理,从2020年1月开始的,已经干了快四年了。他在成为总理前,是俄国的税务局长。新总理上任后,有一系列的流程要走。首先,他得在一周内向总统交个组阁方案,然后14天内得向国家杜马提交副总理和其他部长的候选人名单。当然,国防部、内务部这些,是由总统和议会上院商量后任命的。米舒斯京这一上任,就成为了俄罗斯历史上在任时间第三长的总理,仅次于梅德韦杰夫和切尔诺梅尔金。梅德韦杰夫干了7年多,切尔诺梅尔金干了5年多,米舒斯京还差点儿时间。

米舒斯京出任新一届政府的总理,其实并不会令人感到意外。普京从未在公开场合批评过米舒斯京的工作,这是相当难得的。要知道,普京的老搭档——梅德韦杰夫担任总理的时候,普京有时都会毫不客气地指出梅德韦杰夫的工作问题。米舒斯京在经济方面的确拿出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这两年,虽然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打得是一塌糊涂,丑态百出,毫无“世界第二大军事强国”的样子,但在与西方的经济对抗中,米舒斯京领导下的俄罗斯政府却表现得颇有章法。

除了总理人选以外,值得关注的还有普京新内阁的外长和防长人选,尤其是后者,4月底绍伊古一手提拔的副手铁木尔·伊万诺夫,因涉嫌贪腐问题被逮捕,在俄乌冲突尚未结束的情况下,如果俄国防部这起贪腐丑闻无法处理好,无疑会影响前线军队士气。

有传言称,伊万诺夫被捕很可能是绍伊古卸任的信号,但也有分析认为,现在解除绍伊古职务“非常鲁莽”,因为这意味着俄国防部将面临大规模人事调整和权力分配,在俄军乌克兰发起大规模攻势之际,这种变化并不符合普京的预期。

消息二,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5月8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在当天的简报会上证实,美国暂停了近期运往以色列的一批军事援助,并正在对其他援助进行审核。米勒称,美国对以色列潜在的拉法军事行动表示担忧,也向以色列政府明确表达了这种担忧。与此同时,美方还向以色列明确表示,开放拉法口岸现在是以色列的责任,他们需要尽快行动,目前进入加沙的人道主义援助水平“简直不可接受”。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8日在美国参议院委员会上证实,美国上周暂停对以色列运交一批武器,包含1800枚2000磅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以及1700枚500磅炸弹。

综合外媒报道,奥斯汀8日出席参议院拨款委员会国防小组听证会中表示,美国将继续采取必要行动,确保以色列有能力自卫,不过针对目前的拉法局势,美方正根据拉法发生的事件审查近期的安全援助物资。美国国务院方面也证实美方暂停运输武器,国务院发言人米勒指称,对于以色列进军拉法的计划,美方十分重视。

据美国媒体报道,临时叫停输送援以武器的决定是上周作出的,这批军援包括1800枚重量为2000磅的炸弹以及1700枚重量为500磅的炸弹等。长久以来,美国都是以色列武器供应的中坚力量。这是自去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美国首次暂缓向以色列运送武器。在厄瓜多尔政治分析人士埃斯特万·卡里约看来,美国当前之所以暂缓向以色列提供弹药,主要是为了安抚国内高涨的止战诉求,为美国总统选战增添筹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日,拜登首次就美国暂缓向以色列输送部分武器公开发声。拜登在接受采访时承认,以色列使用美国此前援助的炸弹轰炸加沙地带的人口密集区,造成平民丧生。他表示,以军目前行动局限在拉法南部、加沙与埃及的边境地带,但尚未涉及拉法市内的人口密集区。他已明确告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以战时内阁成员,若以军进攻拉法人口密集区,美国虽然会继续向以色列提供防御性武器,但炮弹等武器将被立刻禁止。据世卫组织发布的数据,约120万巴勒斯坦平民在拉法避难。

在以色列宣布对拉法发动进攻之后,拜登政府立刻暂停了对中东头号盟友的军援支持,这显然释放出了两个重磅信号。第一,美国对以色列进攻拉法的行为非常不满,也非常担心以色列将自己给“拉下水”,所以想要通过暂停对以军援的方式来向外界表明,自己和以色列进攻拉法的行为没有任何关系,撇清自己在这场注定惨烈的人道主义灾难中的责任。第二,美国和以色列现在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利益冲突矛盾,美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严厉警告以色列,让以色列做出改变。

消息三,据环球时报援引《俄罗斯报》网站5月9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亚美尼亚总理帕什尼扬8日在欧亚经济联盟会议后举行的会晤中商定,俄罗斯军人和边防人员从亚美尼亚一些地区撤出。据报道,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解释说,应亚方请求,俄边防人员将留守亚美尼亚和土耳其及伊朗的边境。另据报道,俄罗斯4月开始从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撤出维和人员。

俄乌冲突打了两年多,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其实在与乌克兰真刀真枪较量的同时,俄罗斯还跟美西方国家在亚美尼亚展开了一场不见硝烟的较量,经过长达数年的对抗,俄罗斯无奈接受败走麦城的现实,并且从亚美尼亚大规模撤军。

5月9日,Avia网站报道披露,帕希尼扬和普京就最近的会谈达成了协议——俄罗斯军队和边防军不仅离开亚美尼亚兹瓦特诺茨机场,还从亚美尼亚的几个关键地区撤出,包括塔武什、舒尼克、瓦约茨佐尔、格加尔库尼克和亚拉拉特地区。

对于俄罗斯而言,被迫从亚美尼亚撤军无疑是一记沉重打击。毕竟,双方可谓是"铁杆盟友"——亚美尼亚是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两国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20年,在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激烈冲突中,俄罗斯作为调解方迅速出面,成功斡旋双方停火,并在亚美尼亚多个地区部署了数千人的维和部队。这原本是为了监督停火协议的执行,同时也彰显了俄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俄方在短短两年后,被迫从这些地区大规模撤军,某种程度上,这就等于亚美尼亚对俄罗斯"背信弃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希腊网站4月18日报道披露,俄罗斯在亚美尼亚的维和特遣部队已经撤离卡拉巴赫,截止目前已经有2000名俄军士兵和100辆装甲运兵车返回莫斯科。俄罗斯与亚美尼亚以前曾是传统的盟友关系,但是近几年美西方国家挖俄罗斯墙根,鼓动亚美尼亚脱离俄罗斯。特别是2020年和2023年亚美尼亚跟阿塞拜疆冲突两次战败后,亚美尼亚对俄罗斯很不满,抱怨俄罗斯及集安组织在亚美尼亚苦难的时候没有出手相助,并开始远离俄罗斯势力范围转而投入美西方国家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