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下乡插队嫁给农民留守在农村,她说在哪生活都是一辈子

当年我们一起到平度县插队落户的青岛知青,就陈秀芳一个女生和当地农民结婚,她嫁给了大队书记家的儿子,留在了农村。有关陈秀芳的情感生活经历,征得她本人同意,我给大家讲述一下。

我和陈秀芳是初中同学,从读初中到毕业,我俩都在一个班级,陈秀芳不光学习好,她还是我们班最漂亮的女生,也就是我们班的班花。

读高三那年(其实都没去过学校),正赶上了上山下乡运动的高潮,我们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到平度县下乡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1968年12月末,一大帮同学乘坐汽车离开青岛,来到了距离青岛将近三百里路远的平度县,我们十名知青(五名男生五名女生)被分派在了胶莱河沿岸的李庄大队第三小队插队落户,队部的两间空房里打了地铺,我们临时住在了队部里。

三队的队长姓李,他也是李庄大队的大队书记,李队长(我们也喊他李书记)当年四十多岁,是一位很淳朴很善良的人。我们青岛知青来插队,李队长很高兴,为我们安排好住处,还安排他媳妇帮我们做饭。

李队长家四口人,一个闺女一个小子,闺女是老大,叫李玉梅,当年二十岁,早就订下了婚事,听说过个一年就要谈婚论嫁了。小子叫李玉生,当年十八岁,是一名初中毕业生。在李庄大队,一共就两个初中毕业生,一个是李玉生,另一个是大队会计家的二小子周庆军。周庆军初中毕业的第二年,就到县面粉厂当了临时工。

李队长的媳妇到队部来帮我们做饭的时候,李玉梅也来帮忙,听说队里只给她娘俩记一个人的工分,李玉梅属于义务帮忙。过了两天,李玉梅说她一个人能行,就不让她母亲来给我们做饭了。

别看李玉梅只比我们大两岁,可她特别能干,蒸窝头贴饼子特别熟练,炖菜熬糊糊更是不在话下,她还会摊煎饼,也会缝缝补补做针线活,我们女生特别崇拜她,她就像我们的知心姐姐,更像我们的妈妈,对我们女生特别关爱,还让我们跟她学做饭,学做针线活。

我们五名女知青中,李玉梅姐姐最喜欢的是陈秀芳,好几次她拉着陈秀芳去她家玩,后来干脆让陈秀芳晚上跟她去睡觉,她说让陈秀芳跟她作伴,两个说话啦呱有意思。

后来陈秀芳告诉我们,说李队长家五间堂屋,家庭条件很不错。特别是李玉生有不少书,在桌子上摞着一大摞,她还借来两本小说给我们看。

春节前的那段时间,队里没有什么要紧的农活,我们青岛知青偶尔跟着社员们到牛棚起牛圈,把牛粪挑到粪场,再挑土垫牛圈,一共就干了三天,再就是到大队部开会学习,其他时间基本就是在各自的房间里看书或打扑克。那段时间,是我们最清闲最享受的时光。

春节过后,过了正月十五,天气逐渐转暖,春耕备耕生产也就拉开了序幕。

春耕前的农活就是往地里运送土杂肥,粪场堆积如山的那些土杂肥要在春耕前全部运送回到地里,耕地时把撒在土地表面的土杂肥翻到下面,才能更好地发挥肥效。运送土杂肥,就成了当务之急,也是很累的农活。

那时基本没有农业机械,全大队都没有一辆拖拉机,我们生产队的主要运输工具就是独轮车,也有两辆地排车,但基本派不上用场。因为独轮车机动灵活,能在羊肠小道上自由行驶,一个人就能把一车四五百斤重的土杂肥推到地里,独轮车算是比较实用的运输工具。再加上李庄大队耕地平坦,坡地很少,独轮车发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有一些坡路无法通行独轮车,往坡地运送土杂肥也只能用扁担挑。

刚参加生产劳动那一阵子,因为我们青岛知青没推过独轮车,都不会推独轮车,李队长就安排我们在粪场装车,后来往偏远的耕地推粪,我们知青就帮着去拉车。春耕备耕生产开始以后,我们才算和李队长家的儿子李玉生有了接触。

李玉生个头挺高,比他爹个头还搞,长得挺好看也很结实,他推着一车土杂肥,显得很轻松,一点都不费劲。我们给他往车上装粪的时候,他还替我们装粪,让我们歇着。因为李玉生勤快又和善,我们知青对他的印象特别好。

后来我们知青慢慢就和李玉生熟悉起来,晚饭后或不下地干活的时候,李玉生也到我们知青居住的地方来玩,和男知青一起说话啦呱,也帮着我们挑水。每次我们要去磨面,李玉生就用独轮车帮我们把粮食推到磨坊,磨完面再帮我们推回来。起初我们以为他是大队书记的儿子,一定不好相处,没想到他一点都不清高,还经常给我们知青送一些好吃的,也经常到河里抓鱼给我们吃。

1969年的秋后,队里为我们知青盖了新房子,成立了三队知青点,我们都搬到知青点居住了。因为知青点离李玉生家远了,他到我们知青点来串门的次数也就少了。时间长了看不到他,我们女知青就会念叨他。男知青们还说风凉话,说李玉生是我们女知青的偶像,我们五名女知青都喜欢李玉生。

说句实话,别人喜不喜欢李玉生我不知道,反正我挺喜欢他的,当时我们正是十八九岁情窦初开的年纪,自然会对异性充满好奇和爱恋,特别是对自己心仪的异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那年冬季我们回青岛探亲过春节,李玉生用独轮车推着我们的行李送我们女生去汽车站坐车,一路上李玉生总是和陈秀芳说话,谈论他们读过的小说,谈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中的主人翁保尔•柯察金和冬妮娅的感情。看他俩兴致勃勃喋喋不休,我们搭不上言,只能默默地跟在后面。

到了汽车站,李玉生把行李帮我们装到客车上,就在陈秀芳准备上车的时候,李玉生突然把五块钱塞到了陈秀芳的衣兜里。陈秀芳回头看了我们一眼,和李玉生打了一声招呼,登上客车,红着脸坐在了座位上。

这个时候我们四名女生才意识到,李玉生和陈秀芳的关系跟我们四名女生不一样,他和陈秀芳的关系超越了和我们四名女生的关系。

春节过后回到李庄,李玉生叫陈秀芳去他家吃了一顿饭,那天陈秀芳从李玉生家吃饭回来,还给我们带来了炒花生和好吃的,不用细想,陈秀芳肯定是和李玉生好上了。

之后的日子里,出工劳动的时候,常看到陈秀芳和李玉生走在一起,他俩有说有笑,俨如一对情侣。自那以后,我们四名女生都知趣地远离了李玉生,看陈秀芳抢先和李玉生好上了,我心里莫名其妙地难受了好一阵子。

那年秋天,陈秀芳当上了李庄小学的民办教师,脱离了繁重又苦累的生产劳动。当民办教师虽然还是农民,但不用下地干农活,星期天能歇一天,除了挣全年的劳动工分以外,每个月还有几块钱的教师补助金,我们都挺羡慕她的。

1972年的初夏,陈秀芳和李玉生领取了结婚证,她做了大队书记兼生产队长的儿媳妇, 她是李庄大队第一个嫁给当地农民的女知青。当时大家虽然羡慕她,但也替她担心,因为当时已有知青招工回城,我们怕陈秀芳以后会后悔。

婚后的生活很甜蜜也很幸福,婚后不久陈秀芳手腕上就戴上了明晃晃的手表,她成了李庄大队第一个戴手表的人。那年秋后,李玉生也到李庄小学当了民办教师。说句实话,李玉生当民办教师是合情合理的,他是初中毕业生,当小学老师完全能胜任。当时我们青岛知青都盼望着能早点招工回城,李书记(李队长)事先也问过我,问我想不想去学校教书,我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看知青们都不愿当这个民办教师,李书记才安排他儿子到学校教书的。

过了不久,我们三名女知青陆续离开了李庄大队,招工回到了青岛,到青岛国棉厂当了纺纱工人,还有一名女知青被推荐到青岛师范学院读书,她成了李庄大队唯一一名被推荐上大学的青岛知青。

离开李庄大队那天,李队长请我到他家吃了一顿饭,杀了鸡还炖了鱼。吃饭的时候,李队长很亲切对我说:“闺女,咱李庄就这条件,在这插队落户让你们受苦了,以后有时间就回来看看,这里什么时候都是你们青岛知青的家……”那一刻,我心里暖暖的,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回到青岛后,我时常会想起李队长一家人,时常会想起那里淳朴善良的乡亲们,也时常会想起在李庄插队落户时的情景,第二故乡,让我念念不忘。

得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后,我第一时间写信通知了陈秀芳,希望她也参加高考脱离农村,因为我知道在学校读书时她的成绩很好。陈秀芳很快给我回信,她说都是两个孩子的娘了,就不想三想四了,在学校教书也挺好,风不打头雨不打脸,生活上也没困难,就不折腾了。

经过一番努力,我考上了山东海洋学院,离开学校十年,我终于圆了我的大学梦。

和其他同学相比,我是幸运的,我有一份体面又稳定的工作,没有遭遇下岗的危机和困境。1995年秋天,我去李庄看望陈秀芳,到了那里才知道,她和她丈夫都转成了公办教师,他们的工资并不比城里人少。看着陈秀芳很满足的样子,我都替她高兴。

去年初秋,我和几名同事来到李庄看望乡亲们,陈秀芳夫妻俩热情款待了我们,饭菜很简单,半盆煮鸡蛋,两盘子煎鸡蛋,都是他们养的鸡下的蛋,黄瓜西红柿,也是自己家菜园子种的,就连给我们擀饼的白面,也是他们亲手种的小麦磨的面粉,院子里花果飘香,鸡鸭成群,这样的田园生活真令人羡慕。

分别的时候,我问陈秀芳:“秀芳,你也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就不想回青岛生活吗?”“在哪生活都是一辈子,我习惯了乡村简单宁静的生活,就不回青岛了,欢迎你们常来看看,我这里吃的虽然都是粗茶淡饭,但绝对是有机食品,绝对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陈秀芳很开心地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今年五一节我没出远门旅游,和几个同学再次回到了李庄。陈秀芳说我们来早了,要想吃自产的瓜果蔬菜,还得等一段时间。这次回李庄,我们有了约定,两个月后,我们再回李庄,回李庄去品尝陈秀芳家菜园子里的绿色瓜果蔬菜。

作者:草根作家(讲述人:王毓华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