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事业编面试在即。

而与此同时,#河南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河南省级事业编制精简近一半#等热搜也引发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河南省开启事业机构改革,省直事业机构按不低于50%精简,事业编制按不低于30%精简,财政拨款事业编制精简比例不低于10%。厅级领导职数精简9.3%、处级领导职数精简25.5%,远超最初的改革目标。

这一轮改革,无论是涉及面之广,还是力度之大,都远超此前各地的试点。

网友:这不是铁饭碗越来越不“铁”了,这是要砸碎铁饭碗了?

而对考编人,更无疑是泼了一盆凉水,心慌慌:

“今年刚刚考上有点慌,会不会收回编制变成合同工啊。”

“考了好几年还没考上的我更慌,以后编制要越来越少了吗,赶紧上岸啊。”

“唉,突然搞得人好焦虑,我也觉得最近两年岗位越来越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热议,河南省开启事业机构改革这样一个大的趋势,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可能:未来编制名额的缩减、编制内整体待遇的下降,以及“上岸”难度的持续增加。

所以在这样的改革趋势下,目前考编还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吗?我们还有必要一头扎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编队伍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精简事业编已成为大趋势

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国企编制,往往被视为“铁饭碗”,成为“体制”的注脚。

作为最稳定的工作岗位,一旦入编,就不会轻易被辞退。在经济波动的大背景下,体制的避风港效应愈发突出。

所以这些年,千军万马争着考公、考编,考公考编更成为了应届毕业生择业的首选。

去年,全国“国考”报名人数超过300万人,各地省考报名人数更是超过500万人,至于考编“军团”更是不计其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小红书@公考大实话

但近两年,有体制内的人自嘲:碗不铁了、饭不香了。

据悉,这次河南事业机构改革远超最初的改革目标。

不仅河南省直事业机构要减少一半以上,相关事业编制也将随之缩减,而一些“小散弱”的事业单位或将不复存在。

而早在2020年,山西浮山县已经慢慢开启了事业编改革,将35个党政机构精简为22个,科级领导职数由154名精简为128名。

涉改县直事业单位由179个精简为40个,精简78%,涉改事业编制由1944名精简为970名,精简约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简事业单位,首当其冲的就是各个单位的编外人员。目前,黑龙江、湖南、湖北、云南、安徽、内蒙古多地开始清退编外人员。

其中,力度最猛的当属哈尔滨,要求每年精简20%相关编外人员,市直机关5年内精简完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各省都开始编制精简,在对事业单位进行合理定位的基础上,将那些不属于事业单位性质的机构剥离出去,并调整事业单位的布局结构,对事业单位编制实行总量控制,从而精简高效。

编制数量以“退三进一”方式慢慢消化,即每退休3名人员才能增加1名新人。由于国家财政的压力,铁饭碗越来越少,这或许是一个大的趋势,铁饭碗未来可能不再是铁饭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边是编制精简,招收名额逐渐减少,一边是全民考编热潮仍然持续高涨,越发激烈的竞争下,还要继续走不知何时才能上岸的考编路吗?那些编制里的人,是逃离围城还是继续捧铁饭碗?

02

编制围城内外

是挤进去、留下、还是离开?

在改革面前,有人选择在名额越来越少之前,赶紧拼命上岸。

NO.1

30岁被编外清退,决定拼一把考编

考不上正式编制,居委会、社区工作者、辅警、编外等工作则成为了考编人过渡的最佳选择,但事业编编外开始被清退,让本来稳定的编外变得岌岌可危。

随着一大批编外的清退,越来越多的大龄编外人正式加入考编的队伍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小红书@哦哦哦

30岁的小A毕业之后一直待在某市属事业单位的办公室,当时也是通过正式的社工考试考进来的,今年上半年却被单位辞退了,以前还算将就的一点收入也没有了。

体制内的工作经验,再加上年龄,小A投出去的简历都石沉大海了。当前,最好的出路,似乎还是重新考入体制内。

但是离35岁的报考年龄限制越来越近,小A心里控制不住的着急,后悔前几年在职的时候,没有努力拼一把考上编制。

“编外就像温水煮青蛙,相较于外面的工作,其实收入还可以,虽然相较于有编制的同事更累,单位领导也经常鼓励我们去考正式编;

但是平时工作挺累,收入也过得去,就没有认真准备过,现在被清退,除了拼一把考编,也没有更好的工作了。

NO.2

纠结要不要放弃教师编

有人奔波在考编的路上,有人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主动离开体制内。

“编制是一座围城”的含义,也许只有围城之内的人才能真正地体会。

教师编制和基层编制可能是离职率最高的编制了,要是叠在一起,那还真是叠buff了。

小B一毕业就通过校招考进了某所县城高中,当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学校缺人手,一毕业的小B就上任了班主任,过上了朝六晚十、单休的上班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小红书@momo

“跟着学生一起上高中,好像是自己在上高中一样,很难习惯要一直持续这样的工作节奏”,小B说。

“工作强度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作为班主任,得和家长、领导沟通,班级管理不好,班级成绩排名靠后,刚开始上班的头两年,每天晚上还要备课到凌晨,简直是分身乏术。

有些时候,小B会想,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自己的烦恼和痛苦会减轻吗,会度过最艰难的时期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教师们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关键还是在于自己能不能适应这份工作,能不能平衡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有些时候,编制就像一个无法放下的枷锁。小B有时候甚至希望教师真如传言中所说的,要逐渐取消“铁饭碗”,这样就可以下定决心离开学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辞去编制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下,是需要勇气的,离开学校不知道能去哪里了,父母也不会同意辞去编制的,而且老师太难转行了,去私立学校也很累,还没有保障。”

NO.3

还为了考编愿意接受异地吗?

“考编不异地,异地不乡镇”,异地编制是否值得上岸,也是考编人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是为了上岸而上岸,编制往往会让我们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小C毕业时只希望能考上一个稳定的编制,离家远一点也能够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小C开始后悔之前的决定。

小C在离家400KM的一个县城上班,语言不通,没有亲戚朋友,小县城里也没有什么娱乐项目,周末不像其他同事一样能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小红书@6566FAD9

放小长假还要耗费2天的时间在路上,身心俱疲,每当离开家的时候,小C就想“要是当初考上老家的编制,该多好啊。”

但编制违约的代价是高昂的,6年的服务期内辞职要赔付违约金,等到服务期到了,年龄大了,更需要考虑事业发展和婚姻这些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小红书@Doraemon

“调动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辞去编制,重新考回家乡。”编制把人固定在了一个地方,小C已经决定辞去异地编制考回老家。

也许编制能给我们暂时的安全感,但编制稳定的另一面,同时也是一种限制。上岸是暂时的,在“岸上”我们也会面临新的困境。

03

还要选择所谓铁饭碗吗?

对于编制改革,有人调侃,“铁饭碗”的碗是铁的、饭是馊的,穷得很稳定、很安心。

毕竟在大环境下,有个稳稳的饭碗还是心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我们要提醒自己的是:

考编是一场“豪赌”,沉没成本只有在“上岸”的结果下才值得。

而且在编制精简的大趋势下,即便上岸了,值不值得,也需要打个问号了。

在大的改革趋势下,考编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

“铁饭碗”以后或许不再是“铁饭碗”,甚至被砸碎。

时代风云变幻,人跟时代的车厢脱节,从来不是被客客气气请下去的,而是被一个急转弯甩下去的。

而且,“上岸”之后可能并不是真的“上岸”,除了一眼看得到头的“稳定”外,体制内复杂的人际关系、晋升发展的空间、基层繁重的工作、异地的距离……

人生没有永远的避风港,生活永远没有两全其美的理想状态,摆脱一种困境,就会陷入另外一种困境。

没有一条路,是指向稳定生活的。宇宙的尽头,不是编制,永远是我们自己。

好心态,决定人的一生。心稳,就什么都不必怕了。

参考资料:

[1]国民经略:人口第一大省,开始“砸”铁饭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