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井食品、三全食品、千味央厨、立高食品、海欣食品、惠发食品六家A股速冻食品公司中,三全食品是唯一一家2023年营收出现下滑的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 习羽

俗语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起步于1993年的三全食品,恰在30年后遇到了增长瓶颈。

从2015年的42.37亿元,到2022年的74.34亿元,作为中国速冻食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三全食品的收入始终保持正向增长。

时至2023年,这一趋势有所改变。财报数据显示,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56亿元,同比下降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49亿元,同比下降6.6%,营收和净利润首次出现双双下滑。

对此情况,三全食品方面表示,业绩下滑主要由于零售市场消费端呈现弱复苏态势,增长动能缺乏,同时水饺类产品竞争较为激烈,加之水饺等包馅类产品的销量与猪肉价格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猪肉价格的长期不振对于此类产品的销量存在负向影响,水饺品类面临量与价双向承压的状态。简而言之,就是水饺等包馅类产品卖不动了。

营收净利双杀

我国速冻食品产业发展自70年代起步,最初的产品是速冻蔬菜、速冻海鲜、各类肉制品。进入80年代,随着农业生产中的农副产品剩余越来越多,速冻面条和面点等加工类食物也逐渐得到了发展。

速冻食品行业属于终端日常消费品行业,其消费具有很强的刚性,且呈现B端、C端互相渗透的格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水平提高,家庭小型化、餐饮连锁化、外卖市场的发展壮大、速冻技术的提升、冷链物流的完善,共同推动了速冻食品需求持续增加。

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速冻食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至2022年市场规模已达1688.5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2000亿元。然而,市场规模扩大并不代表企业就能永远享受红利。起步于1993年的三全食品,就在30年后就遇到了业绩增长的瓶颈。

从产品类别来看,2023年,三全食品的速冻面米制品收入占比为82.62%,销量却同比下滑6.14%。细分来看,2023年公司速冻面米产品实现收入58.3亿元,同比下降9.5%;其中以汤圆、水饺等为代表的传统米面制品实现收入36.9亿元,同比下滑15.7%。

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查阅财报发现,在安井食品、三全食品、千味央厨、立高食品、海欣食品、惠发食品六家A股速冻食品公司中,三全食品是唯一一家2023年营收出现下滑的公司。

同时三全食品毛利率也在持续下滑。数据显示,公司毛利率从2015年的32.93%持续下滑至2023年的25.84%。2023年,公司速冻米面制品、涮烤类、冷藏及短保类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28.3%、12.4%、4.8%,同比变化为下滑2.2个百分点、增长1.9个百分点、增长2.4个百分点。尤其是2023第四季度的毛利率同比下滑4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老品受竞争影响价格带有所调整,毛利率受损严重。

横向对比而言,在上述六家速冻食品公司中,有四家公司毛利率在20%以上,三家毛利率出现同比下滑,其中,三全食品与海欣食品的下降最为明显。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有分析指出,近年来,大部分国内企业在经济快速增长的依托下实现业绩的快速扩张,但一旦遇到风浪就难以招架。在此情况下,部分公司会选择转型或扩充产品类型来应对,结果如何就很考验公司管理层的行动力与智慧。

一方面,作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核心主业是公司在行业立足的地位保障,一般来说不会轻易放弃,但日趋严峻的主业环境与相对固化的竞争格局,就使得主业很难获得更大规模的成长。另一方面,新产品、新方向的不确定性激增。以预制菜为例,三全食品曾在2014年推出“三全鲜食”项目,但以失败而告终。2021年,公司选择重新入局。如今预制菜市场强敌环伺,不仅有安井、春雪、龙大等传统食品企业,也有盒马、叮咚等线上电商入局,作为预制菜行业的后进者,三全食品想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并不容易。

此外,近两年来消费者对速冻食品的需求也在发生改变。据统计,2023年中国消费者对速冻食品的偏好顺序依次为:火锅食品类的肉类饺子类、汤圆类。有观点指出,上游原材料成本上升,叠加下游市场需求发生改变,致使三全食品因产品竞争出现毛利下滑。后疫情时代,供需错配的影响仍在持续。当市场需求呈现变化时,如果企业的产品结构无法快速跟进,也可能会影响到其固有的市场地位。

6家A股速冻食品公司近年营收及增速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Wind、国金证券

经销商数量缩减

从销售模式来看,2023年,三全食品除了直营电商收入出现同比增长之外,经销与直营收入分别同比减少2.25%及18.87%。

目前,经销仍为公司主要的销售模式,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经销收入占比为78.20%。然而,年内公司经销商数量较2022年减少了678家。对此,三全食品给出的解释是渠道质量优化。

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留意到,2022年,三全食品已经开始施行该策略,2022年公司经销商数量减少了715家,但经销渠道营收却同比增长10.15%。比较来看,2023年公司经销商数量和经销收入则出现双双下滑。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品牌方对于经销商的考量标准是其对于一线市场的掌握情况。随着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越来越多产品涌入市场且更加细分化,针对的消费群体也更加明确。在这个时候,经销商对终端的了解也需要更加精准化,就是把产品铺到真正适合的渠道,把资源投到更需要的终端店内。而精耕细作的模式需要经销商对终端、对产品都有更深的了解。品牌方也会通过销量、库存以及销售能力等多方面的考察手段对经销商进行评估,从而淘汰那些不符合要求的经销商。

在缩减经销商的同时,2023年三全食品的线上收入呈现上涨之势。财报显示,公司2023年直营电商收入达2.29亿元,同比增长20.71%。

事实上,电商渠道收入占比提升已呈大势,据《2023年面点冻品趋势洞察白皮书》统计,后疫情时代,35%的消费者增加了面点冻品的购买率,其实际购买频率增加42%。同时,消费者购买面点冻品金额增加54%、品类数目增加53%,显示出消费客单价更高、品类数目提升的情况。因此有观点认为,未来速冻食品的主赛场将会从商超转移至线上,特别是新进入者,会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加速赶超传统企业。对此情况,三全食品又将如何应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