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根连续管有多长?

“特种作业”如何变为日常作业?

“万能作业”有哪些优势?

中国石油如何引领国内连续管技术快速发展?

5月9日至10日

中国石油集团举办的

连续管作业技术交流研讨会和成果展示会

给出了答案

中国石油所属的27家单位,近200位领导专家、企业代表和技术人员代表参与研讨,共同为全面提升连续管作业能力,进一步扩大应用规模,交流优势技术,共享先进成果,研讨推广举措,助力油气高效开发。

聚焦油气勘探开发增储上产需求,19家企业代表分享了连续管在系统解决方案、优势特色技术、先进作业模式等方面取得的成效,针对油田现场急、需、卡、难点问题,开展了技术方案推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续管作为一种无接箍管柱,单根长度可达数千米,可缠绕在滚筒上方便运输;连续管作业机是具备装载和起下连续管功能的专用集成装置,具有带压作业、连续循环、快速起下等综合优势,转变了起下单根管柱的传统作业方式,被誉为“万能作业机”。

连续管技术已成为国际三大油服公司修井与增产作业的重要手段和重点发展的专业,位列修井作业技术之首;中国石油油田技术服务业务在“十四五”规划中首次将连续管作业列为一个独立的专业方向。

中国石油连续管技术经历了“引进、自主研发、专项推广与滚动研究并行”三个阶段,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连续管作业技术与成套装备,产品性能不断提升,应用水平屡创佳绩。

中国石油始终着力强化连续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聚焦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依托工程技术研究院,成立了中国石油连续管作业技术研发中心和中油技服连续油管作业技术中心,新增连续管技术为七大专业方向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程技术研究院江汉机械研究所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连续管作业装备的自主化与工具的全面配套,联合多家单位,形成5大系列53种工艺技术和4大系列近百余种配套工具。在大庆、长庆、新疆、青海等10多家油气田规模推广应用,带动中国石油连续管现场应用每年突破1万口井以上,引领国内连续管作业技术发展,推动井下作业方式的转变,连续管技术已由“特种作业”变为日常作业,“万能作业”的优势得到体现。

在江汉机械研究所产业基地举办的连续管作业技术成果展上,齐聚了大庆油田、长庆油田、渤海钻探工程公司等10多家单位,大家观摩学习促提升,交流互鉴同进步,共同推进“技术全系列、应用全覆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程技术研究院表示,将联合各油田和钻探企业,进一步提升连续管技术研发能力和工程服务能力,推动连续管技术成为中国石油井下作业的主体技术,全面促进连续管技术高标准应用提速提效。

会议由中油技服、油气和新能源公司主办,工程技术研究院承办,本次活动再次共同见证了连续管技术在油气开发中的核心地位和蓬勃发展潜力。参会代表们纷纷表示,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石油连续管技术高质量发展,持续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拓领域,打造中国石油井下业务万能工程利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鄢玲俐 刘志平 通讯员:雷起 李帅

编辑:杨子仪

责编:何丽

审核:向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