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省人民医院边平达主任在医学界发表的第88篇文章。

撰文|边平达

老年人常在跌倒后发生骨折,因而很多人认为只要预防跌倒就可以了,不用再花时间和精力去防治骨质疏松,医院退休职工吴女士(化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让我们跟随吴女士的案例看看,究竟是预防跌倒重要,还是预防骨质疏松重要?

吴女士3次骨折发生情况

吴女士今年刚好70岁,但已有3次骨折了。

20年前,吴女士在夜间走下坡路时不慎跌倒,左手掌着地,出现左腕部骨折。15年前,她白天去打开水时跌倒,右手掌着地,出现右腕部骨折。

女性腕部骨折后,髋部骨折风险增加1.4倍、椎体骨折风险会增加5.2倍[1]。我曾经多次提醒她要积极防治骨质疏松,但她总认为自己两次骨折完全是跌倒引起的,“如果不跌倒,就不会骨折了”。

两周前,吴女士在外出旅游坐沙滩摩托越过一个沙丘时,突然听到腰背部“咔嚓”一声,随后出现腰部剧痛、无法动弹,接受磁共振检查示第12胸椎新鲜压缩性骨折,需要接受椎体成形术(俗称打骨水泥)。

约三分之一骨折并非跌倒引起

老年人骨折受到多方因素影响,其中骨密度下降是内因,而跌倒、被车撞倒、抬提重物等因素都是外因。

我们曾经调查了625位老年人在60岁以后的骨折情况,发现有196位老年人出现过骨折,骨折发生率为31.36%。在这196例骨折的诱因中,有68例不是因为跌倒引起的,占34.69%[2]。

而在这68例骨折诱因中,常见的有被车撞倒29例、抬提重物(花盆、桌子、煤气瓶等)9例、用力过猛6例。此外,坐公交车颠簸、咳嗽等原因都可诱发骨折[2]。可见,骨折并非都是由跌倒引起的。

如果一个老年人罹患骨质疏松,即使不跌倒也会发生骨折,反之如果一个老年人没有骨质疏松,即使跌倒了,也不容易发生骨折,因此老年人积极防治骨质疏松比单纯预防跌倒重要。

老年人跌倒不能完全避免

众所周知,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跌倒有助于降低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但老年人跌倒是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老年人的神经肌肉功能减退,导致下肢肌力和机体平衡功能下降。

老年人常患白内障、青光眼、老视眼和黄斑变性等疾病,从而使他们看不清路上的台阶或障碍物,而容易被踩空或绊倒[2]。

可见老年人跌倒事件只能减少,而不能完全避免。

因此老年人想要降低骨折风险,要预防跌倒,但更要注意防治骨质疏松。

小知识:骨质疏松风险简易测试表

现已证实,骨质疏松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年龄增加、不良生活方式、某些疾病和药物等因素有关,因而通过询问一个人是否存在上述因素,可初步判断其患骨质疏松的风险[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上述10个问题中,只要有一题回答结果为“是”,即提示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应及时去医院接受骨密度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1]边平达.听医生说骨质疏松[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2]边平达,寿张轩,应奇峰,等.625例老人骨折情况的调查[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5,8(4):340-342.

[3]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22,15(6):573-611.

责任编辑丨冯梓莹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