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麦客 图 | 网络(侵删)

大家好,我是麦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外企,我们经常会讲工作生活平衡WLB,对此,我一直没有太多的体会。

可能是一直在外企的缘故,没有过那种卷到以厂为家的状态,再加上工作前10+年多仗着自己年轻,无所畏惧,所以,总体并没觉的平不平衡会有多重要。

但是,在AB厂的这一年,我真的开始有所感受了。

A厂转AB厂后,因为两家工厂处在不同城市的原因,我开始了极限拉伸的通勤之旅,虽说这里是长三角,全中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但两座城市之间80-100公里的距离还是要的。

80公里的自驾通勤,通常会以高速+市区路的方式完成,怎么着也要1-1.5小时.

AB厂,管理和A厂风格不太一样,要严格考勤打卡,因此我必须要每天早上6:30起床,7:00从家里出发,自驾到公司大概8:30,如此这般冬夏不变,寒来暑往了一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初的几周,为了不要远离家庭,我尽量每日往返,而在去AB前,我给自己是做了心理工作的,我想上海,北京等的上班族,单程通勤2小时的人大有人在,我就把自己当成上海的通勤一族,能有多大的事呢。

但是,现实的挑战还是超出了乐观的预期.

因为,首先我是自驾,并且大部分路程是高速,这对人的精力是非常考验的。

那段时间,自驾1.5H到公司后,我感觉自己早已没了充沛的精力,去迎接接下来忙碌的一天(21-22年的IVD那是最忙的行业), 有时候感觉上班的头两个小时,脑袋里常常有高速汽车的马达声余音绕"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通勤方式,着实消耗了太多的工作能量和热情,即便后来减为每周通勤2次,依然感觉没有质的改变。

除此之外,当时的疫情管控,也让两地通勤雪上加霜。

记得有一次,我住的城市这边有一些密接出现,我周一从家里出发时,政策还没有通告管控升级,但是当在AB上完了一天的班,11:00左右准备睡觉休息时,当地社区的电话来了,说我属于密接地区来的,必须转到指定地点隔离。

我解释我属于原社区通告时间段之前出来的,应该不在这个隔离范围内,但当地社区并不接受解释,意见是要么马上派大巴来拉我去隔离,要么当晚就返回原居住地社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奈之下,我只好匆匆穿好衣服,拿好随身物品,甚至还带好了食物,睡袋等物资,并且为了避免封在高速上下不去,特地走了下面的国道。

浙江的国道修得都是很好的,基本没有荒山野岭的那种小路,但是,午夜1,2点,一个人开个车在路上绕来绕去,着实像个赶路的孤魂野鬼,那种感受,让人很怀疑这样工作的意义。

有人会说,你这也太矫情了,长三角双城通勤的上班族可太多了,大家不都这样吗。

这个无法否认,我身边有很多同事,确实就是这样的工作方式,而且,一通就是很多年,大家也都挺好的。

只是,有句话不也这么说:不吃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成年人,我们做的每一个决定,相信都是经过权衡的,我们愿意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有着相应的考量,要么是现在的回报,要么是未来的期待,到底怎么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虑,也有自己的选择,无可厚非。

于当时的我而言,这种上班方式,实在影响到了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

再加上那段时间疫情似乎依然看不到头,想想那些幺蛾子的事情,简直既伤透了打工人的脑子,也伤透了打工的心。

而人到了一定年龄,可能也学会惜命了吧,挺担心长期下去,身体吃不消这种模式。

“抗击疫情”的雄心也在日复一日地忙碌中渐渐散去。

那段时间,我经常在路上问自己一个问题:要工作还是要生活?

工作生活平衡(WLB)有了真切深刻的体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我知道,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特别是在当下这个“卷”为主流的时代,这近乎一个哲学问题,因为每个职场人的内心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答案。

22年那会,社会上各种关于90后,00后躺平的声音频频登上热搜。

朋友们聚在一起,经常会讨论:这代年轻人,是看懂看透了这个社会吗,怎么比我们这些70,80后活得还通透,我们应该才是真正“40不惑”的人啊!

最后的答案是:卷是行不通的,卷是有终点的。

工作生活平衡WLB,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真理。

人生短短几十年,我们要对自己好一点。

共勉

MK麦客 : 文字爱好者,自由撰稿人,20年外企老兵。8小时内用数字探索商业与管理,8小时外借文字感悟职场与人生。后外企时代,观外企聊职场,共同探索心灵与财富双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