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门老市区一角。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李娜 王雨晨

近年来,玉门市立足工业发展需求和产业布局实际,加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速构建“产才共融”体系,用制度优势吸引人才、用重大项目汇聚人才、用优质产业孵化人才,努力实现人才总量和发展质效双提升。

“以策为本”激发人才创新动能

主动融入中央和省市人才工作大局,针对工业经济发展需求,出台《新能源和化工产业人才引进措施》《强工业激励政策》《推动改革发展奖励办法》《招商顾问聘任办法》等人才政策“100条”,推出最高300万企业“创新发展奖”和30万个人“技术发明奖”,对2023年度在全市改革发展、项目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发放奖励资金1042万元,引导激励各方人才“更高标杆立祁连”。

“多元保障”做优人才发展生态

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将3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提高至600万元,将新能源和化工领域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补贴提高至2500元,对事业和非公企业引进的人才发放最高90万元生活补贴和5万元安家费,同步配套460万元高校毕业生就业生活补贴,全力打造人才向往、扎根、融合的“人才沃土”。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成各类人才住房1291套,对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全额补助100㎡-120㎡住房一套,构建了人才免费住、购房全额送的住房保障体系。

“提级扩能”增强产业虹吸效应

坚持上级有部署,玉门见行动,将人才招引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延伸产业关键链条、引大引强引头部一体推进,成立由四大班子领导、园区负责人担任链长和专职副链长的“7+1”产业链发展团队,在招商引资的同时开展招才引智,成功吸引浙江巨化硅氟新材料、陕煤源网荷储一体化、昌马抽水蓄能电站3个百亿级项目落户玉门,带动集聚200余名高层次人才来玉发展,石化、煤化、精细化工、新能源四个百亿级产业链强势突破,经济开发区晋级全省百亿级园区,工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72%。

“苦练内功”外拓产业聚链成群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持续破解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瓶颈,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全面推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深入实施“援企稳岗服务百企”行动,明确5名“阶段管家”和145名“事项管家”。玉门连续两年被列为全省“放管服”改革十大亮点,《“信用+审批”助力“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典型案例成功入选全国优秀案例,不断以营商环境的“软实力”,拼出投资兴业和人才集聚的“新高地”。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