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地区,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的初夏季节常出现干热风,它是一种具有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的西南风力,维持时间较短的天气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干热风分两种类型:

高温低湿型

日最高气温通常达32℃以上,有时可达37℃-39℃,空气相对湿度骤降至25%以下,并伴有偏南风,导致植物蒸腾加强,根系吸水能力降低、生理机能失调,以致严重萎蔫或干枯死亡。

雨后青枯型

即先有一次降雨过程,雨后天气骤晴,气温猛升并伴有一定风力,植物蒸腾作用加剧,植株迅速脱水,导致青干或青枯死亡。

干热风对露天蔬菜危害较大,常造成植株叶片干边、生长缓慢,严重的导致植株干枯死亡。当前,冬小麦正处于灌浆成熟期,干热风常造成小麦减产。棚室中的蔬菜受干热风的危害相对较小,但是处于放风口附近的蔬菜也常受到干热风的为害。

预防措施

及时浇水 增加湿度

根据天气预报,干热风发生前2天-3天,全田浇灌一次,以降低近地表气温,提高田间湿度。浇水时要避免在大风天气和晴天中午烈日下浇灌。平时,也要坚持小水勤浇的原则。

铺设覆盖物 减少水分散失

菜农可以在畦面覆盖秸秆、稻壳等,避免地面裸露,减少水分的散失,这种方法还可有效降低土壤温度,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植株抗性。

缓慢揭膜通风

目前,为了降低棚温,除了拉开顶部通风口通风外,菜农多揭开拱棚两侧棚膜和大棚前脸处棚膜通风,干热风来临时,一旦揭膜过早或过猛,植株就会出现叶片发白,干边等现象。菜农应逐步加大通风量。

叶面喷肥 提高植株抗逆能力

在干热风发生前,用全营养叶面肥或氨基酸、甲壳素类叶面肥进行叶面喷施,可提高植株的抗干热风能力。同时,可以定期喷施芸薹素内酯、s-诱抗素等生长调节剂,调节植物生长,提高抗逆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丨吴荣美

校版丨马东亮

审核丨王兰坤

声明
本文系北方蔬菜报原创,
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