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佳蕊

4月12日,证监会与沪深北证券三大交易所同步就《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股票上市规则》等19项具体业务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深交所修订发布的9项业务规则来看,6项为发行上市审核类规则。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则修改完善的主要目的是,强化严把市场入口关,提高发行上市财务指标,完善创业板定位把握标准,强化财务真实性审核,加大现场督导力度,规范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压紧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等。

此次规则修订大幅提高了创业板第一套上市标准的净利润指标和第二套上市标准预计市值、收入等指标要求。其中将第一套上市标准中最近两年净利润指标由5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并新增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的要求,突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将第二套上市标准中预计市值由10亿元提高至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由1亿元提高至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在创业板排队的拟上市公司超过200家,在监管层明确提高创业板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指标后,部分抗风险能力偏弱的待审企业恐怕会面临不再符合上市规则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方四通盈利稳定性是重点

一直以来,创业板为具有创新能力和成长潜力的企业提供融资平台,吸引了一大批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刚有起色的成长型科技创新公司冲刺上市。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江苏东方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四通”)便是其中之一,其曾承担高效节能太阳能光伏电池单晶炉开关电源的产业化、高效节能蓝宝石单晶炉直流开关电源的产业化等国家火炬计划科研项目。

2023年6月,东方四通首次披露招股书,拟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东方四通主要从事工业控制电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交流电源设备、直流电源设备和其他产品及服务等,下游应用行业涵盖光伏、稀土材料、电子材料、耐热材料、金属加工等。

经过多年持续地研发投入、技术及工艺改进,东方四通推出了系列化的交流、直流电源设备产品,赢得了京运通、协鑫科技、爱发科真空、韩国S-TECH、北方华创等客户的高度认可,同时促进了下游行业的工艺改进与国产设备进口替代,实现了感应加热电源系统国产化。此外,公司等离子体电源设备已研制成功,并在高纯石英坩埚、高效晶硅电池制备领域开始逐步产业化,未来有望继续向锂电正负极基材、半导体制备等领域发展。

从主要财务指标来看,2020年至2022年,东方四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44亿元、2.02亿元、2.97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089.92万元、2538.07万元、5480.00万元,最近两年累计净利润为8018.07万元,符合修改前《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第一套上市标准,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

但在此次《规则》修订后,创业板第一套上市标准将最近两年累计净利润由5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并新增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的要求。若按照修订后的上市标准来看, 东方四通的财务指标显然是不能满足“新门槛”的,若想继续闯关IPO,其2023年的扣非净利润至少需要达到6000万元。

不过根据最新披露,东方四通在2023年上半年的扣非净利润为8915.54万元, 如果下半年能业绩能维持这一水平,其也能满足新的上市标准门槛,那么 后续如何保持盈利的稳定性则成了东方四通亟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其 并未在申请文件中说明光伏行业存在的周期性对其发展产生的影响,相关收入是否具有持续性。 因此,在第一轮审核问询中,深交所要求其结合行业政策、竞争格局、市场占有率、市场地位等分析说明业绩成长性。并要求其结合业务实际情况及面临的客观困难修订关于竞争劣势的相关信息披露。

市值指标也需关注

另一家在创业板排队的某从事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中山市首批创新标杆企业。

招股书显示,该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智能汽车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和新兴消费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其中智能汽车相关产品应用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新兴消费产品则应用于智能家居、全景/运动相机和其他产品。

据招股书介绍,该公司选择的上市标准是原《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第二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不过,根据此次创业板第二套上市标准修订,提高了预计市值、收入指标,其中预计市值由10亿元提高至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由1亿元提高至4亿元。

从主要财务指标来看,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其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5亿元、2.52亿元、4.46亿元、3.4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18.10万元、1497.10万元、5056.89万元、4522.34万元。对于最近一年营业收入能否满足4亿元的要求,该公司并未披露。

而对于预计市值,根据招股书对历次增资情况披露,2022年10月,该公司进行了第四次增资,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次增资,增资后公司总股本由4606.00万股增加至4766.002万股,增资价格为25.00元/股。由此可知, 在第四次增资后,其市值约为11.92亿元,距离修订后要求的15亿元还有较大距离。

百英生物客户结构变化较大

目前在排队冲刺IPO的百英生物是一家专注于抗体表达和抗体发现与优化业务的CRO公司,其还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2022年上海市创新型中小企业。其主要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抗体表达、发现及优化等定制化技术服务,此外还从事通用重组抗体、重组蛋白等科研试剂的生产和销售,相关核心技术均属于行业内相关领域的主流技术范畴,处于行业内较高水平。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百英生物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69亿元、1.67亿元、2.60亿元、1.5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20.92万元、4610.52万元、5441.21万元、2160.18万元,符合原《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中的第一套上市标准。

对比修订后的新标准来看,百英生物2021年和2022年两年累计净利润为10051.73万元,超过1亿元的新标准。但新标准中新增了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的新要求, 按照2022年业绩来看,是无法达标的。 不过,2023年上半年,其实现扣非净利润2160.18元, 2023年全年净利润是否达到6000万元,就成了决定其能否达到新标准的重要因素,而相关数据仍需要公司更新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百英生物的客户结构在2023年上半年产生了较大变动。从招股书来看,2020年至2022年,其前五大客户变动较小,但 2023年上半年,其前五大客户中的前四大客户发生变化。

具体来看,2023年上半年百英生物的前五大客户分别是阿斯利康、莫德纳、BIO X CELL、天境生物和信达生物,除信达生物外,前四大客户均是首次现身前五大客户名单。值得一提的是,百英生物2023年上半年的前三大客户均为境外客户,百英生物对这三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047.33万元、821.79万元、396.75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6.92%、5.43%、2.62%。而 境内主要客户收入金额则呈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根据招股书披露,百英生物积极开拓境外市场,境外业务占比逐年提升,目前其服务了境内外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00家医药企业客户。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境外业务收入占比从15.50%扩大到47.27%,目前仍保持上升态势。

对于短时间内前五大客户发生变动和境外业务增速较快的情况,深交所也给予了关注和追问 ,在第二轮审核问询中,深交所要求其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境外收入的变动情况说明其境外业务收入增长较快的原因,是否符合行业整体情况,以及2023年上半年境内主要客户销售金额出现一定程度下滑的原因,与境外收入增长呈现较大差异的合理性。

百英生物在问询函回复中表示,2023年上半年境内主要客户销售金额出现一定程度下滑的原因主要系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金额下降、自身产品商业化不及预期等因素导致部分生物技术公司暂时性收缩管线、削减研发开支,降低委外研究支出。而境外业务收入增长较快主要是由于全球范围内生物医药企业旺盛的研发外包需求及公司重点开拓境外客户的战略,同行业可比公司同期境外收入均实现快速增长或保持高占比,符合行业整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