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作者: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多多留言,欢迎指正、评论、点赞和关注,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需要照片视频素材可约,谢谢。)

没想到杭州现在还保留着这样一条比较“原始”的堤坝,它位于余杭区中苕溪的一侧,全程三、四公里都“非铺装”,看上去有点简陋却依然堪称宏伟牢固,奇怪的是网络上几乎看不到与之相关的信息。后来在我孜孜不倦地查找下,才总算通过当地在两年前发布的“新北塘(2K+650段、3K+150-350段)水毁修复工程”招标通告,大致推测出这条“土坝”即其中之一,只是不清楚未来是否会推倒填水泥或铺沥青,但眼前的现状,其实个人挺喜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得小时候在半山有个小型的自来水厂,边上有个水库(较深的池塘),四周就是这种泥坝。每逢傍晚,经常会和小伙伴们一起跑到坝上玩耍,最喜欢的是看“火烧云”和清淤时,几个大人在剩余的泥泞中抓鱼的场景。所以当我骑着摩托冲上这条堤坝,除了感慨此处风景的独特,还掺杂着一些勾起童年回忆的趣味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条堤坝很长,目之所及,至少3公里以上,但如果把前面通告里的所有长度数据加起来,理论上应该会超过5公里,为了方便人车上下,土坝的外侧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稍缓的斜坡,同样没有铺装,最多洒了一层碎石。因为路况确实一般,冲上去之前我还犹豫了三分钟,好在终归没让人失望,感觉收获良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不速之客”,成功地在堤上惊起数堆飞鸟,其中以大小白鹭和牛背鹭最多,其次是喜鹊、乌鸫和麻雀(这些家伙在杭州太常见了)。最终“引诱”我掏出相机的却是“灰头麦鸡”,毫无疑问,我当时入侵了它们的领地,大概又正值“发情期”,所以它们特别敏感,不断地围着我盘旋和“唱歌”,别误会,肯定不是情歌啦,其实是在用鸟语骂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普:灰头麦鸡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中南半岛以及太平洋诸岛屿,在中国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栖息于丘陵、平原地区河流、湖泊和沼泽等水体附近。繁殖期成对活动,其余时间集群活动。主要啄食甲虫、蝗虫、蚱蜢等昆虫,也吃水蛭、螺、蚯蚓、软体动物和植物叶片及种子。繁殖期为5—7月,1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4枚。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所以大家看到它们的时候,可千万别有“掏鸟窝”的想法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缘打鸟,单反挂着“一镜走天下”此刻就刚好用上,300MM的焦段不算长,但临时用用挺能将就!顶着大太阳跟这两只“灰头麦鸡”打了会交道,汗水滋润下,哪里坚持得了太久。观察到它们的“老巢”所在后,就迫不及待地继续一路向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沿途除了飞鸟,还有几头老牛缓缓地在中苕溪里散步,不时还埋头吃草。看着它们的身影和动作,仿佛这个世界的生活节奏都在变慢,刚准备发会呆,往往一阵带着微微腥气的风儿就能把人唤回现实,不知道该喜该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水之隔,对面的堤坝已经铺上沥青,有辆带着“巡”字的小车来来回回在上面逡巡,不知道是在监督巡查什么。目测附近钓鱼和搭帐篷的人极少,可能是他的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条“土坝”的尽头跟“野堤雅集”相交(或许这也是“野堤”其名的出处),自然风光秀美,甚至有点不修边幅,个人以为这一段中苕溪的水质改善还任重道远,但从之前一些网友的反馈来看,这段时间的特别浑浊可能跟附近什么工程有关系,所以我对它的印象未必准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人觉得喜欢骑行或者轻度越野的摩友可以到这里溜溜,专程过去露营或者钓鱼就算了,水有点脏,恐怕会影响心情,建议等过段时间,起码今年夏天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