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话题特别火爆。

为什么火爆呢?

很明显,因为国债保本保息。

国债是稳健型和低风险偏好投资者的挚爱,比如说退休的老大爷老大妈,就最喜欢买国债了。

这周一,财政部发公告说,今年会先发行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

当然,后面还会接着发。

根据发行安排,5月17日,也就是今天会发行的第一只30年期的特别国债,总额400亿元,票面利率当天通过竞争性招标确定。

5月24日,第一只20年期特别国债招标发行。

6月14日,第一只50年期特别国债招标发行。

今年一共会发行22次,时间是从5月至11月之间,主要集中在三季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么理解这个“超长期特别国债”呢?

所谓“超长期特别国债”,包含三个关键词,超长期、特别、国债。

国债,这个大家都懂,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国家向社会借钱,并承诺定期支付利息,到期偿还本金。

因为发债的主体是国家,所以国债具有最高信用,也被公认为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拿本周发行的30年期国债为例,本期国债自2024年5月20日开始计息,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付息日为每年5月20日(节假日顺延,下同)和11月20日,2054年5月20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

超长期,是指这次发行的国债,期限特别长,分别是20年、30年、50年。

本期国债是记账式国债,以电子记账形式记录债权,由财政部面向全社会各类投资者发行,可以记名、挂失、上市和流通转让的国债品种。

这也就是说,虽然是“超长期”国债,但你需要用钱的时候,可以进行转让

特别,是指为了特殊目的发行的国债,并且是阶段性发行的,不列入赤字,不增加赤字率。

本次的“超长期特别国债”特别在哪?投向哪?

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次“超长期特别国债”的特别之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此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回应了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相关问题。刘苏社表示,在支持领域方面,重点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

另外,由于这些领域潜在建设需求巨大、投入周期长,现有资金渠道难以充分满足要求,因此也需要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历史上我们也有过几次特别国债的发行历史。

第一次是1998年,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四大行资本金,帮助化解银行的坏账问题。

第二次是2007年,加入WTO后,我国出口大增带来大量的外汇储备,为了抑制流动性被动泛滥的压力,我们发行了特别国债成立了中投公司,开始出海投资,让这些外汇发挥更大的价值。

第三次是2020年,发行了抗疫特别国债。

第四次是2023年四季度,河北等地洪灾泛滥,我们发行了一万亿特别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同时为四季度和明年的经济运行打基础,促进稳增长。

准确讲,其实只有1998年,2007年的是“超长期特别国债”。

为什么要发行这次“超长期特别国债”?

目标是继续稳增长,由中央加杠杆,扩大总需求,保持稳增长的强烈信号。

主流公募基金人士认为,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旨在稳增长,对冲去地产城投化压力。

当前居民端及企业端加杠杆的意愿相对比较弱,而政府加杠杆被视为刺激经济增长和投资的一种有效的财政政策工具。

同时,中央加杠杆,也能缓解地方的债务压力,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进行时间和利率上的债务置换,也能缓解地方的偿债压力。

特别国债对债市有什么影响?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周期长于预期,发行节奏平缓,有助于降低财政融资成本,减少市场冲击,平滑市场利率波动。

短债基金影响相对比较弱,中长债基金短期可能会有波动。

特别国债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短期有利于提高市场的风险偏好,中长期还是要靠基本面和业绩支撑。

个人怎么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去哪里买?

超长期特别国债属于记账式国债,个人和机构都能买,可在银行柜台、线上平台和证券市场购买,而且还可以流通和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