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原文】
魏尉迟迥围成都五旬,永丰侯?屡出战,皆败,乃请降。诸将欲不许,迥曰:“降之则将士全,远人悦。攻之则将士伤,远人惧。”遂受之。
八月戊戌,?与宜都王圆肃帅文武诣军门降,迥以礼接之,与盟于益州城北。吏民皆复其业,唯收奴婢及储积以赏将士,军无私焉。魏以?及圆肃并为开府仪同三司,以迥为大都督益潼等十二州诸军事、益州刺史。
庚子,下诏将还建康,领军将军胡僧祐、太府卿黄罗汉、吏部尚书宗懔、御史中丞刘瑴谏曰:“建业王气已尽,与虏正隔一江,若有不虞,悔无及也!且古老相承云:‘荆州洲数满百,当出天子。’今枝江生洲,百数已满,陛下龙飞,是其应也。”上令朝臣议之。
黄门侍郎周弘正、尚书右仆射王褒曰:“今百姓未见舆驾入建康,谓是列国诸王。愿陛下从四海之望。”
时群臣多荆州人,皆曰:“弘正等东人也,志愿东下,恐非良计。”
弘正面折之曰:“东人劝东,谓非良计。西人欲西,岂成长策?”上笑。
又议于后堂,会者五百人,上问之曰:“吾欲还建康,诸卿以为如何?”众莫敢先对。
上曰:“劝吾去者左袒。”左袒者过半。
武昌太守朱买臣言于上曰:“建康旧都,山陵所在。荆镇边疆,非王者之宅。愿陛下勿疑,以致后悔。臣家在荆州,岂不愿陛下居此?但恐是臣富贵,非陛下富贵耳!”
上使术士杜景豪卜之,不吉,对上曰:“未去。”退而言曰:“此兆为鬼贼所留也。”
上以建康凋残,江陵全盛,意亦安之,卒从僧祐等议。
以湘州刺史王琳为衡州刺史。
九月庚午,诏王僧辩还镇建康,陈霸先复还京口。
丙子,以护军将军陆法和为郢州刺史。法和为政,不用刑狱,专以沙门法及西域幻术教化,部曲数千人,通谓之弟子。
契丹寇齐边。壬午,齐主北巡冀、定、幽、安,遂伐契丹。
齐主使郭元建治水军二万余人于合肥,将袭建康,纳湘潭侯退,又遣将军邢景远、步大汗萨帅众继之。陈霸先在建康闻之,白上。上诏王僧辩镇姑孰以御之。
冬十月丁酉,齐主至平州,从西道趣长堑,使司徒潘相乐帅精骑五千自东道趣青山。辛丑,至白狼城。壬寅,至昌黎城,使安德王韩轨帅精骑四千东断契丹走路。癸卯,至阳师水,倍道兼行,掩袭契丹。
齐主露髻肉袒,昼夜不息,行千余里,逾越山岭,为士卒先,唯食肉饮水,壮气弥厉。甲辰,与契丹遇,奋击,大破之,虏获十余万口,杂畜数百万头。潘相乐又于青山破契丹别部。丁未,齐主还至营州。
己酉,王僧辩至姑孰,遣婺州刺史侯瑱、吴郡太守张彪、吴兴太守裴之横筑垒东关,以待齐师。
丁巳,齐主登碣石山,临沧海,遂如晋阳。以肆州刺史斛律金为太师,乃还晋阳,拜其子丰乐为武卫大将军,命其孙武都尚义宁公主,宠待之厚,群臣莫及。
闰月丁丑,南豫州刺史侯瑱与郭元建战于东关,齐师大败,溺死者万计。湘潭侯退复归于邺,王僧辩还建康。
吴州刺史开建侯蕃,恃其兵强,贡献不入,上密令其将徐佛受图之。佛受使其徒诈为讼者,诣蕃,遂执之。上以佛受为建安太守,以侍中王质为吴州刺史。质至鄱阳,佛受置之金城,自据罗城,掌门管,缮治舟舰甲兵,质不敢与争。故开建侯部曲数千人攻佛受,佛受奔南豫州,侯瑱杀之,质始得行州事。
十一月戊戌,以尚书右仆射王褒为左仆射,湘东太守张绾为右仆射。
己未,突厥复攻柔然,柔然举国奔齐。
癸亥,齐主自晋阳北击突厥,迎纳柔然,废其可汗库提,立阿那瓌子庵罗辰为可汗,置之马邑川,给其廪饩缯帛。亲追突厥于朔州,突厥请降,许之而还。自是贡献相继。
魏尚书元烈谋杀宇文泰,事泄,泰杀之。
丙寅,上使侍中王琛使于魏。太师泰阴有图江陵之志,梁王詧闻之,益重其贡献。
十二月,齐宿预民东方白额以城降,江西州郡皆起兵应之。
【原文华译】
1 西魏大将军尉迟迥包围成都五十天,永丰侯萧?屡次出战,都战败,于是请降。西魏诸将不想接受,尉迟迥说:“接受投降,则将士们生命得以保全,当地百姓也喜悦;继续攻打,则将士们要死伤,当地百姓恐惧。”于是受降。
八月八日,萧?与宜都王萧圆肃率文武官员到军门投降;尉迟迥以礼接待,与他们盟誓于益州城北。官吏百姓都恢复旧业,只没收奴婢及储积以赏将士,军中没有私藏的钱财。西魏任命萧?及萧圆肃都为开府仪同三司,任命尉迟迥为大都督益州、潼州等十二州诸军事,益州刺史。
2 八月十日,南梁皇帝萧绎下诏,将还都建康,领军将军胡僧祐、太府卿黄罗汉、吏部尚书宗懔、御史中丞刘瑴进谏说:“建业王气已尽,与敌人只隔一条长江,若有不测,悔之无及!况且老话说:‘荆州洲数满百,当出天子。’如今枝江又生出一个新的沙洲,正好凑满一百个,陛下龙飞,就是应验。”萧绎令朝臣商议。
黄门侍郎周弘正、尚书右仆射王褒说:“如今百姓未见舆驾入建康,在心理上就认为陛下仍是一个列国的诸侯王。希望陛下依从四海之望。”
当时群臣多是荆州人,都说:“周弘正等是东边的人,所以想要东下,恐怕不是好计策。”
周弘正当面反驳说:“东边的人劝陛下向东,说不是良计;你们是西边的人,想要留在西边,又岂是长策?”萧绎笑。
又会议于后堂,与会者五百人,萧绎问大家:“我想还都建康,你们认为如何?”没有人敢先回答。
萧绎说:“劝我去的露出左臂。”结果露出左臂的人超过一半。
武昌太守朱买臣对萧绎说:“建康旧都,又是先祖山陵所在;荆镇边疆,不是王者之宅。愿陛下不要再犹疑,以致后悔。臣家在荆州,岂不愿陛下居此,但恐怕是臣的富贵,不是陛下的富贵啊!”
萧绎令术士杜景豪卜卦,结果不吉,于是他对萧绎说:“不要去。”退下来后他对别人说:“此兆是鬼贼所留下的吧。”
萧绎认为建康凋残,而江陵全盛,也想安于现状,于是听从胡僧祐等的建议。
3 南梁任命湘州刺史王琳为衡州刺史。
4 九月十一日,皇帝萧绎下诏,命王僧辩返回镇守建康,陈霸先返回京口。
九月十七日,任命护军将军陆法和为郢州刺史。陆法和为政,不用刑法,也不设监狱,专以佛法及西域幻术教化,部曲数千人,通通称为“弟子”。
5 契丹侵犯北齐边境。
九月二十三日,北齐主高洋北巡冀州、定州、幽州、安州,于是讨伐契丹。
6 高洋派郭元建在合肥训练水军二万余人,准备袭击建康,北齐接受了湘潭侯萧退的投降,又派将军邢景远、步大汗萨率众继进。陈霸先在建康接到消息,向南梁皇帝萧绎汇报。皇帝下诏,命王僧辩镇守姑孰以抵御。
7 冬,十月八日,北齐主高洋抵达平州,从西道穿过长堑,命司徒潘相乐率精骑五千人自东道穿越青山。十月十二日,抵达白狼城。十月十三日,抵达昌黎城,派安德王韩轨率精骑四千人截断契丹人退路。十月十四日,抵达阳师水,倍道兼行,突然袭击契丹。
高洋披头散发,袒胸露背,昼夜不息,行一千余里,翻山越岭,身先士卒,只是吃肉饮水,军中因此壮气更高。十月十五日,与契丹人遭遇,奋击,大破之,俘虏十万余人,杂畜数百万头。潘相乐又于青山击破契丹别部。
十月十八日,高洋回到营州。
8 十月二十日,王僧辩抵达姑孰,派婺州刺史侯瑱、吴郡太守张彪、吴兴太守裴之横筑垒于东关,严阵以待北齐攻击。
9 十月二十八日,北齐主高洋登碣石山,临沧海,然后前往晋阳。任命肆州刺史斛律金为太师,回到晋阳后,又拜他的儿子斛律丰乐为武卫大将军,命他的孙子斛律武都娶义宁公主为妻,宠待之厚,群臣莫及。
10 闰十月十九日,南梁南豫州刺史侯瑱与北齐大将郭元建战于东关,北齐军大败,溺死者数以万计。湘潭侯萧退再次回到邺城,王僧辩回建康。
11 吴州刺史、开建侯萧蕃,仗恃自己兵强,不向朝廷进贡,南梁皇帝萧绎密令他的部将徐佛受算计他。徐佛受派他的人假装告状诉讼,借机接近萧蕃,将他逮捕。皇帝任命徐佛受为建安太守,任命侍中王质为吴州刺史。王质到了鄱阳,徐佛受把他安置在内城,自己占据外城,掌控城门钥匙,缮治船舰武器,王质也不敢和他争。前开建侯萧蕃部曲数千人攻打徐佛受,徐佛受逃奔南豫州,侯瑱杀了他,王质才得以掌管州事。
12 十一月,戊戌,南梁任命尚书右仆射王褒为左仆射,湘东太守张绾为右仆射。
13 十二月二日,突厥再次攻打柔然,柔然举国投奔北齐。
14 十二月五日,北齐主高洋从晋阳北伐,攻击突厥,迎纳柔然,废黜可汗库提,立阿那瑰的儿子郁久闾庵罗辰为可汗,将他们安置在马邑川,拨给粮食、绸缎、布匹,又亲自追击突厥于朔州,突厥请降,接受投降而还。从此突厥对北齐贡献相继不断。
15 西魏尚书元烈密谋杀死宇文泰,事情泄露,宇文泰杀了他。
16 十二月八日,南梁皇帝萧绎派侍中王琛出使西魏。太师宇文泰有秘密图谋江陵之志,梁王萧詧听闻,更加重给西魏的进贡。
17 十二月,北齐宿预变民首领东方白额献出城池,投降南梁,江西各州郡都起兵响应
【学以致用】
上以建康凋残,江陵全盛,意亦安之,卒从僧祐等议。
一个组织的领导人,他的精神穹宇仅仅只想安于现状,眼里只看得见眼前的利益和享受,那么,这种组织不失败就没天理了。
一个有所作为的人,绝不会依靠某一个唯一的条件。
反过来讲就是
你要有所作为,你就要参考更多的有利条件作为组合,层层叠进,以此作为你牢固不破的根系所在
比如,我们所讲的天时,地利,人和,还有“神助”
对于有所作为的人来讲,这些都要,都要争取,都要经营,都要“设计”
对于此时的南朝梁公司来讲,它连唯一的条件都把握不住。
比如天时, 它或许还有一点点
所谓的一点点,指的是西魏的宇文泰还没有篡位(北周取代西魏),北齐的政治还没有出现更坏
在这三角形的结构下,给了南朝梁公司一点残喘的时间
再说地利
江陵的北边襄阳,當年是萧詧再据守,现在已经投靠西魏
江陵的西边成都,因为萧纪的败亡而落入西魏手中
这两块国土相当于江陵的门户,可它们的丧失,却是萧绎自己一手造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江陵的地利优势还剩几成呢?
接着,我们常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萧绎这边的政治建设(内政纲领,人心)没有一点“和”的迹象
而人心不齐,就会导致仅有的地利优势也会丧失,同时也就更谈不上什么“神助”了。
另外,萧绎一称帝,诛杀堂弟(萧慥),堂侄(萧誉)侄孙(萧栋),攻击自己的兄弟萧纶等,这种无德无仁义之人,即便有好的战略在眼前,他也是看不清的,是注定要灭亡的。
上使术士杜景豪卜之,不吉,对上曰:“未去。”退而言曰:“此兆为鬼贼所留也。”
有些事情只能用“命”来总结
但命的背后,是德行在推动。 这一点《了凡四训》里有跟我们诠释过。
德行不够,智慧不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