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报道,欧委会向调查中被抽样的三家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发出“警告”,称它们没有提供关于补贴、运营和供应链方面的“足够”信息,可能导致欧盟作出对这些企业“更不利裁决”。欧委会称,在没有这些信息的情况下开展调查,欧盟委员会将不得不启用“可获得事实”规则,从而最终导致对进口产品征收更高的关税。欧盟中国商会在4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商会了解到,欧方目前开展的反补贴调查对企业日常经营带来一定干扰。

据悉,欧盟委员会最迟将于今年7月决定是否对中国新能源车征收惩罚性关税。据委员会发言人表示,6月前将发布一份初步公告。不过,这一决定仅具有临时性。各成员国部长须在11月之前做出决定,是否永久征收关税。也就是说,即使7月开征,11月也有可能会重新取消。然而,欧盟方面如果一旦决定开征,有些已经进口甚至上路的汽车都有可能被追加税款。德国海关当局在回复问询时答复:“自2024年3月起,原产于中国的新型电动汽车已在海关备案。”

而欧盟对中国产电动汽车的调查还没结束,欧洲车企和欧盟汽车游说团体又盯上了中国纯电动客车企业,开始炒作纯电客车竞争中的所谓“中国威胁”。美国“政客”新闻网欧洲版10日援引数据称,中国车企2023年占据了近三分之一欧洲电动客车市场份额,欧洲车企希望欧盟密切关注该产业甚至采取行动,以实现所谓“公平竞争”。文章渲染称,纯电动城市公交车成了“迫在眉睫的威胁”。但报道称,欧盟方面暂时无意对中国客车制造商进行所谓的反补贴调查。

据北京日报报道,尽管欧盟正在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认为通过加征惩罚性关税能帮助欧盟汽车产业发展,但德国汽车制造商日前纷纷对此表示反对,并警告称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我们继续对加征这些关税发出警告。”据德国《世界报》9日报道,宝马集团董事长奥利弗·齐普策前一日在该公司慕尼黑总部公布季度数据时表示,这样做对德国汽车产业的伤害将会更大。按照欧盟方面的说法,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国内积累了巨大的过剩产能。

而宝马目前正将中国制造的 MINI 电动汽车和 iX3 进口到欧洲。和其德国同行大众和奔驰一样,宝马在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其第一季度的中国市场销量占其全球销量的近 32%。齐普策认为“欧洲的汽车工业不需要贸易保护”。“我们不认为我们的行业需要保护,”齐普策告诉分析师,并补充说,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可以为主要汽车制造商带来工业优势,“引入进口关税很容易危及这种优势。”齐普策同时警告,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还会危及欧盟的减排计划。

与此同时,外界紧盯的是德国车企大厂在这件事上的态度。诸如奔驰、宝马、大众这些老牌车企不仅在中国有重要利益,在欧洲同样如此。他们如果为中国发声表示“不同意打压中企电车”,可能会对自己带来经济投资和政治上的麻烦。即使如此奔驰CEO康林松在今年2月的会议上警告冯德莱恩等人:如果他们决定执行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很可能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康林松表示这不仅是只会影响到自己公司和整个汽车界,而是对欧盟全部经济都会带来重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联邦数字化和交通部长福尔克·维辛告诉《斯图加特日报》等德媒,他坚决反对欧盟对中国汽车制造商征收可能的惩罚性关税。他强调:“我们不想封锁市场,我们想参与竞争。”维辛表示,德国政府希望德国企业继续在本土创造附加值,并在全球贸易中保持竞争力。“正因如此,我们希望国际贸易能够在公平、规范的竞争环境中进行,而不是通过施加惩罚性关税挑起贸易战”,他说。这对于像德国这样严重依赖全球贸易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

此外,这也不是德国首次公开反对欧盟的政策,德国多次对欧盟限制中国新能源电动车一事上表示极度不满。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一事,就是德国方面为了主动寻求与我国汽车行业和企业的合作,加强德国与我国新能源电动车方面的贸易合作,而发起一次中德领导人双边友好会晤,这必然会促使我国与德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大步向前发展,推动中德之间的经贸合作往来。而在挥动对华电动车“关税大棒”的大背景下,不光是德国政府多次下场反对。

而且此前4月,德国总理朔尔茨抵达他此次中国之行的第二站上海。而就在他访华前夕,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反对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该协会警告称,欧盟委员会这一措施可能引发贸易冲突并威胁到德国的就业机会。据彭博社4月报道,VDA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向《星期日世界报》表示:“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为德国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我们的企业正在依托创纪录的资金进行转型,这其中一部分资金来自于中国这个核心销售市场。”

而且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米勒此前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说,德国汽车业反对欧盟可能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的做法,此举可能引发贸易摩擦,影响欧盟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并威胁德国就业。米勒对《星期日世界报》表示,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等保护主义措施非但无助于解决德国及欧洲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反而会带来贸易摩擦风险。她表示,欧盟加征的关税可能迅速产生负面影响,拖慢欧盟推广电动汽车和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无论如何,德国的这一决定都引起了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动。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大,各国汽车制造商都在竞相争夺中国市场份额。而德国的拒绝态度则使得竞争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也可以享受到较低的价格。然而,这也意味着中国本土汽车产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只有通过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中国汽车产业才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实冯德莱恩要对中国电动汽车采取限制措施,说白了就还是在鼓吹“对华脱钩”,但德企接受不了这点。因为中国市场一直是德国汽车企业最重要的海外市场。根据宝马公司公布的统计数据,今年第一季度来自中国市场的营收,占到了该公司营收总量的32%。而奔驰公司在中国的销量,也占到了其全球总销量的36%,是奔驰在美销量的两倍以上。在收益巨大的情况下,德企都倾向于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资。中德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一种“携手共进,双向依赖”的新型合作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显示,在2019年,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占比只有0.4%,而到了2023年,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占比蹿升到了7.9%,市场占有率在4年内暴涨了200%。根据分析机构预测,到2027年,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将占到欧洲市场的20%。不过冯德莱恩所说中国汽车的价格优势来自补贴,就明显与事实不符。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来自于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而不是冯德莱恩口中的所谓“大额补贴”。

此外日前,全球媒体公认的世界最大电动汽车品牌比亚迪,宣布将在匈牙利独资建厂,这将是中国在匈牙利的第六家汽车制造工厂。欧盟如果对中国电动汽车的惩罚性关税增加的特别高,必然对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产生影响,中国就算不做对等回应,进行贸易战,只需加大在匈牙利的投资就足以压制整个欧盟的电动汽车产业,使得欧盟本土电动汽车产业难以发展,因此欧盟不得不忌惮。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虽然会使中国电动汽车成本上升,但是中国供应链完善。

在此背景下,值得注意的是,当地时间6日上午,中国领导人在巴黎爱丽舍宫同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中方指出,很高兴再次同马克龙总统、冯德莱恩主席举行会晤。法国是我今年出访的首站,今天的三方会晤增强了这次访问面向欧洲的意义。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欧关系,将欧洲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方向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伙伴,希望中法关系、中欧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但是冯德莱恩在会谈中却妄称,中国对工业的补贴“伤害了中欧关系”,扬言欧洲准备使用一切可用的工具,以“捍卫经济”。中方就此表示,中国新能源产业代表先进产能,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存在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冯德莱恩还表示,法国、欧盟期待中国向俄罗斯发挥影响力,停止俄乌冲突。中方则表示,中方、法方和欧方都希望尽快停火止战、欧洲恢复和平,都支持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中方不是危机制造者,也非当事方、但一直为劝和奔走,为促谈尽力。

不过报道称,身为“东道主”的法国,不仅为此次会晤做足了功课,还在会谈期间,着重重申了法方对于加强双边合作的热切期盼。马克龙指出,法方希望同中方加强对话合作,增进中法中欧间的互信和友谊,共同维护欧洲价值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在华盛顿方面大肆鼓吹对华“去风险化”的当下,马克龙这番表态,明显有点跟拜登政府“唱反调”的意思。要知道,不论是重申欧盟反对“对华脱钩”,还是明确表示希望同中方进一步密切双边经济关系和多边沟通协作。

访问期间,商务部与法国外交部签署《关于加强中小企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致力为两国中小企业合作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成功举行,200多位两国企业家参会,围绕产业创新与互信共赢、绿色经济与低碳转型、新质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等专题进行研讨。中国领导人出席闭幕式并发表重要致辞,释放了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推动中法和中欧经贸合作的积极信号,展现了中方愿同法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挖掘互利合作潜力的意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中法关系讲究的是稳定,但这次中方认为,双边关系需要在“守正”的基础之上向前再迈一步,要进行创新,还要担当有为。这说明在双方的共同经营下,中法战略互信得以加深。中法在双边关系上以及国际议题上,有了开展密切战略协作的政治基础。未来中法在哪些领域能够“担当有为”,答案其实在中法最高层对话中就能找到。首先是防止“新冷战”。拜登上台后,致力于修复与传统盟友的双边关系,其目的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以意识形态为划分。

目前,法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法国亚洲第一大、全球第七大贸易伙伴。据中方统计,去年中法贸易额约555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优于同期中国外贸整体增速。其中,中国自法进口额同比增长10.9%。随着中国扩大自法国农食产品产品进口,奶酪、火腿、葡萄酒等更多法国优质农产品有望出现在中国老百姓餐桌上,既能丰富中国民众选择,也将推动两国贸易迎来新的增长。投资领域,马克龙欢迎更多中国企业包括高技术企业赴法投资合作。

近些年,中法两国航天部门还联合研制了两款小型民用卫星,以及不久前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中搭载了一台由法方提供的月球环境探测仪,这是中法首个探月工程的合作项目,体现了中法对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有共同立场。虽然我们现在还无法断定法国航天部门的后续参与程度,但有了前几次愉快的合作,以及中国航天在航天、探月工程上的实力展示,肯定会吸引法国航天部门深度参与的兴趣,或许中国后续的月球探测项目以及其他外层空间探测任务的计划,会有法国的参与。

中国元首这次出访欧洲目标有三个国家,分别是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这三个国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华非常友好。法国是西方大国对华最友好的国家,中法元首已经建立了非常良性的互动关系;塞尔维亚是东欧对华最友好的国家,很多网友已将塞尔维亚称作“塞铁”;匈牙利则是欧盟国家当中最积极发展与中国关系的国家,近年来一直在欧盟内部扮演对华“正能量”角色。中国元首首次出访到这三个国家,可谓是意味深长,目的明确。在此过程中,法国开了个好头。

另外,注意的是,一直以来,德国和法国都是欧盟的核心双子星,他们共同领导欧盟前进。但最近这几年,欧盟被美国人渗透成了筛子,越来越不团结了,甚至有分崩离析的危险,德国和法国的招呼,也难以号召欧盟国家了。我们说欧盟的政治环境是非常复杂的,所以,相比争夺欧盟的领导权,这个时候德国呼应法国,加强欧盟的团结显然更加重要。对于德国和法国来讲,他们最大的利益,就是欧洲战略自主,而不是做美国的藩邦。别人都可以投降,但法国和德国不能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