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夏凌通讯员吴浩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甬有银力·点亮未来”银雁支教行动启动仪式。

由浙江省宁波市委老干部局、宁波市教育局、四川省凉山州委老干部局凉山州教育和体育局共同主办的“甬有银力·点亮未来”银雁支教行动启动仪式在此举行。

宁波“忻元华”银龄教师支教团队的首批先锋队员身着红马甲,整装待发。当天下午,他们分赴凉山州喜德县、越西县多所中小学校,开展首次15天支教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波市委组织部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严仕恩向支教团队授旗。

启动仪式上,四家主办单位相关负责人共同签署“甬有银力·点亮未来”银雁支教行动战略合作协议;宁波市委老干部局、市教育局向凉山州教育基金会捐赠助学款10万元,将用于结对100名贫困学生。

“兹莫格尼”(彝族语言,意为吉祥如意)多次响起在礼堂内,是凉山州人民对宁波银雁支教行动的感谢和祝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波银龄支教团队和凉山州青年教师合影。

浙川山海情,甬凉一家亲。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十四五”以来,全州新建、改扩建665所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但仍面临教育理念不新、教学水平差异大等问题。2021年,宁波市与凉山州“结亲”,开展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取得一定成效。而本次由宁波市输送的“忻元华”银龄教师支教团队,是对教育帮扶的有效支撑和创新。

78岁的忻元华曾是宁波一所高校副校长,自2015年起,连续8年赴广西中越边境山区、四川金沙江彝族村寨和大凉山等贫困山区支教。近几年,他又带上爱人、心理学专家滕崇一起支教,从单枪匹马到夫妻同行,陆续点燃2万余名学生的求知梦想。

有感于忻元华夫妇的教育志愿者精神,今年年初,宁波市委老干部局、宁波市教育局联合向宁波本地退休教师发出银龄教师支教团队倡议,意在充分发挥银色人才优势,以“长短结合、灵活多样”的方式,“组团式”为凉山中小学校开展教师培训,提供教育教学指导和学科建设支持。短短一周时间,就吸引50余名退休教师报名。经过审核、体检等,首批11名老教师和忻元华夫妇一起去往凉山州支教。

王劲松是其中一位支教者,他是我省最早研究信息技术课程的人之一。“忻老夫妻俩的事迹感动了我,我也有这个专长,完全可以出一份力。”王劲松认为,不能把宁波的教学方法直接搬过来用,两地的教学理念、客观条件都有较大差异,需要根据凉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我希望支教时间久一点,就能多做一点事。”王劲松说。

宁波市委老干部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银龄志愿者将采用“师带徒”的方式,与受扶学校的年轻教师结对,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快速提升年轻教师的业务能力,重点围绕教育帮扶、教研帮带、导师带徒、专项培训、空中支教、关爱助困、假期赋能7项活动展开。

同时,宁波市教育局在宁波智慧教育“甬上云校”平台还开通“银雁空中课堂”专栏,将定期组织各学科银龄专家和名师录制课件,选取优秀课件给凉山师生共享;定期征询凉山学校和教师的需求,安排各学科银龄专家和名师以直播方式就学校管理、教案设计、课堂教学、中高考难点和热点等问题开展专项讲授。

从一个人到两个人,从两个人到一群人,宁波市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银雁支教行动只是起点,接下去将在宁波各区(县、市)同步推开,成立各自的银龄支教队伍,组织他们前往结对地区中小学,让更多凉山学子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