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上海“网红”街区永康路摇身一变,成了“西藏文化特色街”。格桑花开满街道、藏文化香布飘荡在石库门前,穿着独特民族服饰的身影翩翩起舞……这是由西藏自治区萨迦县人民政府和上海徐汇区文旅局、民宗办,以及上海第十批援藏干部萨迦小组等联合主办的2024“汇爱萨迦·春日徐迦会”文化旅游交流月活动,将贯穿整个5月。2013年开始,上海徐汇区对口支援日喀则市萨迦县,先后选派四批26名援藏干部,投入帮扶资金实施178个援建项目,为萨迦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找准契合点 雪域高原长出“黄金谷物”

今年,萨迦县委常务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县长,上海第十批援藏干部萨迦小组组长沈佳梁即将进入入藏的第三个年头。提及两年来的工作,沈佳梁认为,最关键是把握住两地的“最佳契合点”。“萨迦有雪域高原、特色畜牧业、种植业,上海有国际化市场、高端研发、生产能力等。因地制宜结合是关键。”为此,在来到萨迦初期,沈佳梁带领团队跑偏了田间地头。很快他们发现,这里是种植藜麦的好地方。西藏地区高海拔、干旱低温及强紫外线照射的特性,正好符合藜麦种子的生长需要,而且不会占用当地主粮青稞的生存环境。而位于上海的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正是研究藜麦种植的专业机构。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佳梁(右二)正实地调研藜麦种植项目

2023年4月,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韩斌带领下,2000多亩藜麦田在萨迦雪域高原开始耕种。沈佳梁算了笔账。萨迦县当地种植青稞,1斤收购价是2块钱,藜麦收购价达到了10块钱。不仅如此,参与藜麦种植的农户还可获得土地流转费、农机合作社收入、工资收入等。截至2023年11月,藜麦种植项目共给所在村集体经济增收土地流转费79.8万元,当地企业增收机械费52万元,当地群众工资增收41万元。

沈佳梁说,接下来,他们将扩大种植面积,同时推进藜麦的深加工。“藜麦做成产品到上海销售萨迦实现了增收,上海市民也获得了优质农产品。作为科研单位,也获得了宝贵一线数据,未来可以进一步进行品种质量的提升,真正实现了多赢。”

双城联动 文旅赋能传递千年文化

萨迦是藏族重要发祥地之一,被誉为“雪域敦煌”,文化积淀深厚。在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援藏团队还非常重视推广萨迦特色传统文化,深化沪藏两地文化交融。

2023年上海援藏萨迦小组创意打造了萨迦艺术地铁专列,车内选取了萨迦标志性的红、白、灰三色外墙建筑,累计吸引了超过250万人次参观体验萨迦人文风情。上海援藏萨迦小组还在上海历史博物馆和徐汇艺术馆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江河汇流 遍弘海内”西藏日喀则萨迦唐卡艺术展,共接待观众约28万人次。该项目后被国家文旅部、国家民委共同评选为国家级“春雨工程”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边疆行优秀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祉萨迦”首批产品

据了解,目前小组已从上海等地引入了不少企业进行萨迦文创产品的开发制作。上海麒九一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就尝试了文创、农创与产业升级结合,与萨迦县共建了“福祉萨迦”品牌。公司负责人边疆介绍,长久以来,西藏的牛羊原皮利用率很低,该公司来到萨迦后从牧民手中筛选收购优质牛羊原皮,融入萨迦千年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藏香的精华,再加入当地独有的萨迦三色、白海螺等元素,开发了系列高品质的手工皮具、衣帽饰品。不仅实用美观,更带着一份吉祥的祝愿。“很多上海市民对于西藏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产品进入上海后反馈很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今,距离结束支援萨迦还剩最后一个整年,沈佳梁和同事计划把正在进行的项目做深入做扎实,同时继续紧密结合萨迦的产业发展实际,深入一线去了解当地群众需求,接续奋斗、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