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上次提到“人人都可能情不自禁”。虽然并不怎么心甘情愿,但就是莫名其妙地做了让自己感到不舒服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聊一聊几种“投射性认同”。

图片源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C老师:“我们要学会和‘潜意识’对话,把潜意识意识化。这样,心里就会释然一些。”

依赖与控制

“如果,离开你的话,我就活不下去了……”

“好吧,我会养你一辈子。”

两个人在一起吧,就没日没夜地吵,吵到昏天黑地;可一旦分开了,却又怪想对方的。天气冷了,明明是在担心穿那么少会不会着凉呢?可一开口——“不识好人心!冻死掉活该!”

Q老师:“‘共情’的最高境界叫做‘神入’。从一张微信聊天的截屏就可以知道——所谓的‘吵架’,只是这两个人之间的‘游戏’。”

这样的情况其实还挺常见。

一方的依赖是一种“投射”,得到另一方“认同”回应的时候,也实现了对人际关系的控制。以“不认同”的方式阻断这种不健康的交往模式,对双方而言都是成长。

当然,为什么如此“依赖”?这个问题值得分析。

控制与依赖

“小朋友,听话就有糖吃!”

“好的,好的,我最最乖……”

我们经常用这种方式教育小朋友。一个人想要成才,究竟什么因素影响最大?科学研究表明,学历、技能、智力等等因素,只占成功的5%,95%的影响来自“自我功能”。过于严厉的管教将致使“自我功能抑制”。

我们常说:“兵强强一个,将熊熊一窝。”但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个非常强势的领导,带着一群唯唯诺诺的下属;而另一个领导看起来能力一般,但整个团队的效率反而似乎更高一点。

控制是为了依赖。“离开我,你就活不下去!”因此,你们必须听“我”的。当你们都被“我”控制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你们的软弱。这样,“我”就不会觉察到自己的软弱了。

如果,这确实是“我”的真实心声。那么,这样的“我”其实很可怜。

当然,如果在真实的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我”,那么当读到这里的时候,或许我们会释然一点。

关于“吸引”

面对异性,我们都会产生基本情绪:长得好看?长得难看?如果一个人面对异性,火花全无,情绪是完全封闭的,那么,这个人的“力比多”去哪里了?这是值得分析的。

正常的吸引和病态的投射之间的界限在哪里?

可以依照“通适原则”——“来电的感觉”是对特定人?还是每个人都如此?如果对每个人都如此,那是为什么?是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换取认可吗?这是值得分析的。

关于“牺牲”

父母:我这样辛苦,还不是为了你?

孩子:父母为我牺牲,我欠父母的,要留在他们身边,好好补偿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