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看了,广告确实多,作为svip会员开头结尾的广告都跳不过,看着看着中间还有个专属广告,一集好几个广告,确实打乱节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当然说明《庆余年》第一季的播出效果太好,各方都来分一杯羹了,从积极的角度看,广告多才有投资,才能有更多钱投入到制作里,如果是一部佳剧尚可接受。
但《庆余年》第二本身就不及预期,总体剧情比第一部碎得多,无孔不入的广告不仅破坏了剧情的连贯性,更影响了观众的心情。观众看主角团强行插科打诨就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但一下子突然又蹦出个看上去比较融梗诙谐的广告只会让观众更加愤怒,所以这次各大社交平台的观众对广告的反应尤其大。
而年初的另一部小火剧,《繁花》,广告的植入就顺滑地多。首先便是正式剧情前的方言广告,一下子把观众带入到剧本身要营造的情景里,还勾起了江浙沪地区的特殊情感,其他地区的人看了也怪新奇。
而剧中的融合也恰到好处,比如无数上海人的童年记忆——光明牛奶,不是单单去拍牛奶瓶,而是拍穿梭在弄堂里的送奶车。当光明牌奶箱出现在镜头前时,很多观众被瞬间拉回了小时候的记忆。
用喷涌而出的百事可乐汽水象征人生巨变,既完美对照当时主角暗藏波澜的内心情绪,也为接下来的人生转折埋下伏笔。
万家乐的植入方式,是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小配角”。夜东京重新开张后厨房装修,万家乐热水器、洗碗机一一亮相。既关联了后厨场景,还借剧情反衬出品牌的专利背景。
而这几年的另一个样本,《唐探3》,就可以比较广告对剧情的影响。我一说大家就能想得起—毫不违和的两处植入:刘昊然喝的光明牛奶、Kiko用的华为笔记本。
略感违和的植入:招商银行的旅游大巴以及各种乱入的广告语
直接跳戏的植入:托尼贾喝的东鹏特饮、开跑车的和平精英小队。
尤其是和平精英的车子向观众迎面开来时,简直是出戏的灾难。
所以广告植入不是原罪,主要看你结合的好不好。
不过《庆余年》广告还是有笑点的,比如剧中的安慕希酸奶广告跟左下角的贴片纯甄广告,这不是竞争对手么,剧组跟腾讯都挺牛啊,这样可以赚两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