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大乘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华严经》这三部经并称为经中之王,其中最被推崇备至的就是《华严经》。《华严经》不仅被称为经中之王,而且称为王中之王。《华严要解》中说:“大方广佛华严经者,直示诸佛众生平等,佛性本真德用也,三世诸佛所同证,十方菩萨所同修,大千圣众所同尊,法界众生所同具。”
《华严经》是佛悟道后宣说的第一部经典。佛证得佛果以后,想要说明自己所修之因、所证之果,是为了让人人都能同修同证,所以现千丈卢舍那身,在二七日内演说《华严经》。佛涅槃后,文殊菩萨和阿难尊者等众在铁围山间集结大乘经典,《华严经》也在其中。
《华严经》分为三部,对上、中、下根,上部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一四天下微尘数品;中部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部有十万偈,四十八品。因为《华严经》广大幽玄,娑婆世界的众生根器不足,不能够受持,所以藏于龙宫。后来,龙树菩萨入龙宫见到了这三部《华严经》,他知道上部和中部不是凡夫所能受持的,所以就把下部从龙宫里请了出来,让它流行于世,令世人得到法益。
《华严经》从印度传入我国共经过三次翻译。
第一次是在东晋时由三藏法师佛跋陀罗翻译的,共六十卷,称为《旧译华严》或者称为《六十华严》。
第二次是在唐朝武则天即帝位后,重视佛法,尤其喜欢大乘,晋朝翻译的《华严经》虽然好,但是内容不全,武则天希望得到完整的梵本重新翻译。当时她听说于阗有完整的《华严经》梵本,就派使者前去访求,并迎请译师回国翻译。因为这样的因缘,实叉难陀法师带着《华严经》梵本来到中国,武则天把他迎请到洛阳太遍空寺,组织译场翻译此经。经过将近五年的时间,完成《华严经》的重译工作,共八十卷,三十九品,称为《新译华严》或者我们常说的《八十华严》。
第三次是在唐朝贞元年间,南印度的乌荼国王派使来朝,献上国王亲自手抄《华严经》的《入法界品》,唐德宗得到这个梵本非常欢喜,就下诏请般若法师翻译这个梵本,译出四十卷,称为《四十华严》。从内容上来说,《四十华严》的前三十九卷,与前面两个译本的《入法界品》基本相同,就是更加详细了。《四十华严》的最后一卷,就是第四十卷,是前面两个译本所缺失的,后来就把这一卷放在了《八十华严》的后面,名为《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就是我们常说的《普贤行愿品》,加在《八十华严》的后面,最后就形成了八十一卷的《华严经》。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八十一卷的《华严经》相对来说是比较完善的版本,但是与龙树菩萨从龙宫请出的《华严经》的下部相比,还是少了很多,因此称为《华严经》的略本。
摘自宏圆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