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惹的祸,73岁老太太竟然脑出血?医生:别被表面现象迷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年朋友们,有没有听过"多发性骨髓瘤"这个名词?它是一种的血液肿瘤。患有这种病的人,骨髓里会出现大量的异常浆细胞,逐渐破坏身体器官,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一个73岁老太太的真实病例。一开始,医生们以为她只是高血压突然加重导致脑出血。可是经过仔细排查,却发现事情远不止如此......

73岁老太太头疼如火燎

73岁老太太头疼如火燎

有一天,一位73岁的老太太忽然出现了有生以来头痛最剧烈的一次,痛苦不堪。家人见状急忙将她送往医院,检查发现她的血压直线飙升至243/123mmHg!

除了剧烈头痛,老太太还有轻微的反身无力和说话困难等症状。医生初步诊断,她可能是高血压加重,引发了脑出血。

果不其然,头部CT检查发现,老太太脑内左侧出现了一个11毫米的硬膜下血肿,中线向右移位达7毫米。情况危急,需要立即手术清除血肿。

手术很成功,可是老太太的病情却远未确诊......

初期诊疗存在"锚定偏差"

初期诊疗存在"锚定偏差"

在这个病例中,急诊和神经外科医生第一时间锁定了高血压导致脑出血这一诊断,展开了相应治疗。但事实证明,他们的思维过于"锚定"在单一病因上,忽略了其他重要线索。

仔细回顾老太太的初步化验单:贫血、血小板减少、肾功能不全、高钙血症、高蛋白血症、超高的红细胞沉降率......这些异常指标明显不符合单纯高血压所致。

更重要的是,老太太自己本人并无高血压病史,医生们未能完整考虑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比如双侧血压是否均衡?有无肾动脉狭窄?是否存在内分泌疾病等。

也许是"过早关闭"了诊断思路,医生们未能对老太太的病情做出全面评估,从而错失了及时发现其他潜在疾病的机会。

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的并发症

就在重症监护团队介入后,案情出现了重大转折。经过一系列检查,老太太被确诊为患有多发性骨髓瘤!

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它是一种以骨髓中浆细胞克隆性异常增生为特征的恶性肿瘤。患病后,体内浆细胞会大量增殖,破坏骨骼和多个器官,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老太太的具体检查结果显示:

1.外周血涂片可见"轮状"浆细胞;2.骨髓活检发现15-20%的异常克隆浆细胞;3.流式细胞术发现浆细胞CD56和CD117表达异常;4.细胞遗传学检查发现(11;14)易位等。

所有这些,都提示老太太的确患有多发性骨髓瘤。之前被当做"高血压脑出血"的症状,极有可能是多发性骨髓瘤并发症所致。

医生们由衷反思,如果当初没有被"高血压脑出血"这一表象所迷惑,而是及时全面评估,或许就能早些发现潜在的血液系统疾病了。

这不禁令人想起著名的"希卡姆剃刀原理":在有多种假设时,应选择假设最少的那一种。临床医生不应轻易下结论,要学会全面思考,不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多发性骨髓瘤相关脑出血机制

回顾这例病历,医生们分析了老太太可能发生脑出血的几种假说:

1.多发性骨髓瘤会产生异常蛋白质M蛋白,损伤血管内皮;

2.M蛋白还会破坏血小板功能、干扰凝血酶系统;

3.淀粉样蛋白质沉积,加重血管脆性;

4.患病后常见肾功能不全,低GFR可能影响血小板功能;

5.可能存在继发于肾病的高血压,再加重脑出血风险。

可见,多发性骨髓瘤导致的机体紊乱,很可能通过多种途径破坏血管完整性和凝血功能,从而引发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生命中没有绝境,只要医生诚心诚意

这个病例虽然医疗过程较为曲折,但最终还是取得了满意结果。根治方案包括:

1.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2.激素地塞米松;3.单克隆抗体达雷妥尤单抗;4.免疫调节剂狄诺塞麦。

经过综合治疗,这位73岁的老太太病情明显好转。PET-CT检查也未见明显异常,证明她对治疗反应良好。

尽管年事已高,无法进行骨髓移植,但老太太的余生还有更多可期。她的病历教训医生们,要学会全面认知疾病,不轻易定论,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寻找真相。

对于病人而言,生命中没有绝境,只要医生诚心诚意用最佳方式治疗。只要保持希望和决心,便能战胜重重关卡,重拾健康。

参考文献:Abdeen AMZ, Alagha Z, Kinney J, Tahboub I, Al-Astal A. A Neurocritical Case Study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Unveiling Multiple Myeloma Through the Lens of Hickam's Dictum. Cureus. 2024 Apr 11;16(4):e58066. doi: 10.7759/cureus.58066. PMID: 38738031; PMCID: PMC1108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