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丽32岁,是一名文员,平日里工作紧张但生活作息尚可,经常加班加点赶进度。可就在不久前,她突然感到持续的疲劳、恶心和身体乏力,以为是最近工作压力太大所致。谁知一个月后,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出现了呕吐、贫血等症状,她不得不去医院就诊。

"我当时真没想到,原来是罹患了'癌症'!"阿丽回忆起检查结果的那一刻,仍心有余悸。

检查发现,阿丽出现了急性肾损伤,肌酐水平持续升高,贫血加重。医生立即安排了进一步的检查和肾活检,确诊她患有一种罕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IgA lambda多发性骨髓瘤。

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肿瘤,由单克隆异常浆细胞异常增殖并累及骨髓所致。这些异常浆细胞会大量分泌某种特定类型的免疫球蛋白(M蛋白),从而损害肾脏、骨骼和其他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

多发性骨髓瘤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中,中位发病年龄约65岁。不过就像阿丽这个病例,少部分年轻人也有可能不幸罹患,这无疑给早期诊断带来了更大困难。

典型症状里程碑

多发性骨髓瘤一开始的症状往往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比如像阿丽这样,最初只有疲劳和恶心等非特异性症状。

"如果病情持续发展,会出现骨痛、贫血、高钙血症、感染等一系列骨髓瘤相关的临床表现。"主治医生说,"阿丽当时伴有急性肾损伤,这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性。"

为何会伤及肾脏?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产生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和游离轻链,会在肾小管内形成细小的管型结构而堵塞肾小管,从而损害肾脏功能。这种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轻链管型肾病"。

一旦出现肾功能不全,尿液中往往会检测到Bence-Jones蛋白,即M蛋白的游离轻链。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骨髓瘤患者都伴有明显的蛋白尿,因此肾活检对确诊至关重要。

果然,阿丽的肾活检结果证实了肾小管被异常蛋白堵塞的病理改变。基因检查也发现了一些高危突变,比如t(14;16)易位和TP53基因异常。

"我被告知是'高危型'骨髓瘤,当时吓坏了,完全没想到年纪轻轻就遭遇这种疾病。"阿丽说,当时她一度以为自己的生命就要走到尽头了。

及时治疗恢复健康

好在阿丽及时接受了规范的治疗,医生为她制定了达雷妥尤单抗联合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和地塞米松的方案,并及时对她进行了大剂量静脉补液和糖皮质激素,肾损伤状况很快得到缓解。

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三个月后,阿丽的肌酐水平基本恢复正常,游离轻链水平也降至正常范围。经过4个周期的化疗,阿丽进一步接受了自体干细胞移植,目前已经处于完全缓解状态,在门诊维持治疗中。

"我觉得自己是重新获得了新生。"阿丽说,"看着周围的亲朋好友,我更珍惜现在的生活,希望以后能一直保持健康。"

癌症无处不在?

阿丽的病例再次引发公众对年轻人患癌的关注。以往我们印象中,癌症似乎更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事实上,现如今"年轻人"确实也是高发人群。

全国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25-59岁的年轻和中年是癌症高发年龄段。从2015年到2019年,这一年龄段每年新发癌症病例数量占比在56%左右。

而且,年轻人患癌症的类型也在悄然发生转变。过去较为常见的是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统肿瘤,如今实体瘤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以肺癌为例,40岁以下患者的比例已达10%左右。

这就提醒我们,无论年龄大小,一旦出现持续的体能下降、消瘦、反复咳嗽、便血等可疑症状,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查清病因。

癌症真那么可怕吗?

当然,不可否认癌症确实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疾病。但只要尽早发现,多数癌症都是可以在早期得到控制的。

就以阿丽的病例为例,得益于及时规范的治疗,即便是高危型骨髓瘤,她目前已经处于缓解状态,预后还是很乐观的。

现如今,癌症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先进,疗效也在不断改善。关键是,病人和家属要摆正心态,保持必要的乐观和希望;另一方面,也要尽早就医,抓住最佳的治疗时机。

癌症防控任重道远

虽然阿丽这个案例最终结局还算圆满,但我们不能否认癌症防控之路任重道远。

首先,癌症的发病原因有待进一步探明。我们知道吸烟、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是已知的危险因素。但也有很多人生活作息良好,却也遭受癌症的侵袭,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癌症发病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

而对于特定癌种,比如阿丽所患的多发性骨髓瘤,其确切的致病机理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一些基因突变和细胞分子层面的异常被认为可能是发病的关键因素,但具体如何导致癌细胞发生恶性克隆扩增?还有待深入研究。

其次,癌症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仍是一大难题。很多癌症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或许只是一些非特异性的身体不适,极易被忽视。即便出现可疑症状,也难以确定是否属于癌症。例如骨痛、乏力、消瘦等,很多慢性病也可能有类似表现。

因此,有必要在全人群中开展经济实用的筛查方案,以期能够尽早发现癌症。对于高危人群,比如阿丽这种年轻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例,更需要提高临床医生的警惕性,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活检等。

再次,癌症的治疗方法虽然不断进步,但总体而言疗效有限,并且副作用较大。以化疗为例,其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引起一系列并发症。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虽然选择性更好,但耐药性和高昂的医疗费用也让人望而却步。

因此,我们期待在未来能有更多的突破性疗法问世,真正做到精准高效、安全经济。这既需要基础研究的持续深入,也需要临床试验的大力推进。癌症终将不再可怕,但这绝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最后,癌症的预防仍是重中之重。良好的生活方式固然重要,但如何让健康理念深入人心,真正转化为行动,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参与。

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和职业危害暴露,推广健康产品和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也是预防癌症的重要一环。只有从源头上下足功夫,我们才能真正为癌症防控事业增加助力。

参考文献:Razzouk R, Khattab N, Hoteit M, Kfoury H, Saleh M, Tanios B, Cheikh JE, Mallat S. A rare case of IgA lambda multiple myeloma in a 32-year-old woman with t(14;16) translocation associated with kidney injury and non-albumin proteinuria. BMC Nephrol. 2024 May 16;25(1):165. doi: 10.1186/s12882-024-03600-3. PMID: 3875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