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右派发动了以暴力手段的“四·一二”政变,无数甘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工人团体,被送上了刑场。

看过《觉醒年代》的人,大概都对当时的情景有无比深刻的印象。

戴着脚镣的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二人,走在了血泊之中,临上刑场之前,回头深深望了过来,令人失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令人想起了明末少年将军夏完淳的绝笔诗“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这场政变,最重要的推手就是陈独秀的“故友”吴稚晖,也是最欣赏陈延年的叔伯辈世交。

说到让人义愤地延年乔年就义,那就得说说这位“疯狗师爷”吴稚晖了。为何称之为疯狗,这里面可不仅仅包含着意识形态的对立,还有他那奇葩的“骂人艺术”。

他对蒋介石,就一个态度,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比古代的“从龙功臣”一般,既然都在“蒋家朝廷”做到了元老级,那当然在国事尘埃落定之后还能被吹捧为“当代黑衣宰相”“功成身退典范”。不过怎么包装都实在夸大。

毕竟究竟是顶级键盘侠(笔杆子)还是“骨灰级文人”还没有定论呢。

至少可以确定,吴稚晖忠的可不是人民的中国,而是蒋家的天下。最终,他也因为蒋的一次大寿,而提早迈进了鬼门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稚晖出生于1865年,江苏武进人,比孙中山先生还要大一岁。

其父吴有成,虽叫有成,却是名实不符。一辈子也没成什么大家业,为当地富户奔走。家中农田几亩,丰年时还算好过,遇上个旱涝之年,就比较难过了。

因此小吴从小的生长环境并不富裕。在吴稚晖6岁时,母亲痛失幼女,又操劳过度,最终因为无钱医治便离开了人世。

从此他开始跟着外祖母到无锡生活,并开始进入私塾接受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候想想,还好是接受了教育,不然再看看后来几十年里吴稚晖的“文人骂街艺术”,要没点文化济身上层,恐怕从小到大嘴巴子是不能少吃了。

18岁时,吴稚晖成为了私塾教师,依靠闲余时间准备科考。

1882年,科举制还在,吴稚晖开始了“赶末班车”。每晚教课之后便往返于同仁之间,一同讨论八股文与时务。

五年后,吴志辉考中秀才,紧接着又是一个五年,吴稚晖中了举人。咱们看明清小说,或者鲁迅先生的文章,印象最深刻的那就是“举人老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是《范进中举》中,为什么中举之后范进会为之癫狂呢?因为中了举人之后就意味着跻身官僚阶级,家乡还有人送老婆,送房子送钱财等等。

不过吴稚晖生不逢时,因为在这之后的几年里,他要开始重新审视自己选择的“敲门砖”了。

在中举之后,吴稚晖进京赶考失败。此后回到江阴读书。

一日江阴知县大摇大摆地乘着官轿过孔庙。过孔庙而不拜,这不就是对孔圣人的亵渎吗?

于是吴稚晖发挥了愤青的一面,当即在路边抓起石子对着知县大人投掷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县大怒,不顾小吴的举人身份,就把小吴关了起来。最后还是书院院长出面,小吴才被释放,但是还是逃不掉被书院开除。

这段小插曲,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礼教不为庙堂之人所设,却能稳稳地禁锢住一个从小到大对科考孜孜以求的年轻人。

前30年的追求究竟对与不对,吴稚晖在后来的自述中就已说明,他称甲午海战之前的自己就是一个只会咬文嚼字的“陋儒”。

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仅仅9个月后,清政府就以惨败收场,还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已至此,这个国家恐怕不是军备不够先进,而是制度不行。

因此,当时许多文人都开始觉醒,就连前不久还因为江阴知县辱没孔圣人而义愤填膺的吴稚晖,也参与了其中。

他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名发起了公车上书,开始维新变法。后来,维新变法失败,吴稚晖先后辗转于中国和日本之间。

后来在谩骂驻日大使蔡钧而被驱逐回国的途中,他结交了蔡元培,从此开始了声望的积攒。1905年,吴稚晖在欧洲结交了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8年,吴稚晖回国革命,摇身一变成为了同盟会的革命先锋。

同年光绪慈禧驾崩,吴稚晖充分发挥了当年的愤青特性,抓着尸骨未寒的两位一顿口诛笔伐,将文章命名为《妖魔已终人心大快》传阅给当时的知识分子,并且还嘴上不饶“闻其余腥,使我喉中作恶不止”。

骂完已经死得还不够,还要接着骂从前一起搭伙变法的老大哥“梁启超”,又写了一篇《猪生狗养之中国人》,在里面将梁启超各种命名外号,能想到的恶语基本上吴稚晖一个都不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是梁启超即使文笔深厚,也依旧无从招架,这就好比村口有人见人对骂,学识更博者难道还会去还口吗?

总之,吴稚晖作为一个文人,不说是有辱斯文,但是号称键盘侠的祖师爷,大概是不为过了。

此后辛亥革命爆发,吴稚晖开始投身于教育行业,担任教育局局长。

骂人确实率性,文人也有率性耿直一说,但非要整三国狂士那一套,能否为人师表暂且不提。若有人不够认同,那就且看孙中山先生逝世后的吴稚晖又是如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此时的吴稚晖早已不是当年不服上位者无视礼教的少年,这时候他已经熬成了国民政府四大元老,更是右派的代表人物,是孙中山先生遗嘱的起草人和见证人之一。

后来他转向了支持蒋介石,1927年更是力主发动政变清洗我党。

1927年,陈延年就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不顾危险,寻回失散的同志,并重建组织,与国民政府开展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6日时,陈延年惨遭国民政府逮捕,在狱中国民党为了窃取关于我党的机密,对其进行了严刑拷打。

在这段历史中,有一段流传最广接受最深的细节。

那就是上海警备司令杨虎并不知晓陈延年是我党早期领导人陈独秀的儿子,也不知道陈延年就是当时我党在当地的核心成员。

于是有人找到了陈独秀的好友,凭借《新青年》发了财的书商汪孟邹,托其带着800大洋营救陈延年,结果汪孟邹找到了胡适,胡适又将陈延年的营救消息通知给了吴稚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说这三人都曾是陈独秀的好友,吴稚晖的“无政府主义”又曾是陈延年兄弟最信奉的主义,为何如此周章,800大洋就能营救的事,大书商汪孟邹是出不起吗?

总之这回救命稻草就在吴稚晖手里了,得到消息的吴稚晖大喜,当即给上海警备司令杨虎写信祝贺,信中称:“……今日闻尊处捕获陈独秀之子延年,其人发生额下,厥状极陋,不觉称快。先生真天人,如此之巨憝就逮,佩贺之至......陈延年恃智肆恶,过于其父百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版本,描述了陈延年烈士的牺牲牵涉到了三人,其中细节更是神形情态完备,因此有人认为这是杜撰。

不过不管是如何杜撰,吴稚晖是永远逃不掉这个污点的。并且这封祝贺信内容也是确实存在。

再看看吴稚晖如何骂的陈延年,“发生额下,厥状极陋”,然后又吹捧杨虎一把,紧接着说陈延年“恃智肆恶,过于其父百倍”,简单讲就是依仗着聪慧而作恶,危害比陈独秀还要大百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出这话的结局,那就是陈延年烈士被特务乱刀砍死于血泊中,死后要求尸骨不下葬,抛尸江河之中。

一年后,陈延年的弟弟陈乔年被逮捕,也是如此。人死了,吴稚晖却依旧没有消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时,还声称“再没见过比陈氏父子丑的了。

再看看历史上吴稚晖和陈延年烈士的照相,究竟是谁“丑到至极”呢?其人险恶,口舌恶毒,实在是令人不齿,也当不得教育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意识对立而骂人,那姑且称之为笔杆子,但不辨人的骂,看不爽就骂,看不爽陈独秀就以相貌攻击陈氏父子。

看看吴稚晖一生,每逢骂人,必以相貌讥讽,称呼他人就自己改名以谐音取外号。

如此文人,却说生平最敬佩辅佐刘邦建立汉朝的张良,实在是反差太大,倒是“疯狗师爷”极为合适。毕竟,狗嘴比脑子动得还要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文人,口齿粗俗却自比张良、姚广孝,就是不知道下场如何。观其一生,确实致力于教育、科学发展,也有急流勇退之意。

然而在败退台湾之后,年已84岁的吴稚晖,还能选择急流勇退吗?中国人都讲究落叶归根,已经宦海沉浮半个世纪的吴稚晖,半只脚都踏进了棺材,这时候想要选择留在大陆,恐怕是很难了。

因为蒋的“宏愿”还未实现,期待反攻大陆需要“嘴炮军师”继续抹黑我们。所以,吴稚晖不出意外地,被自己的“主子”裹挟去了台湾,最后下场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咱们先插一段背景。蒋委员长其人,除去立场来谈的话,从一个“爱好”就可看出所追求的。

他平生最爱过大寿,不是逢十逢五过的大寿,而是每一年都过。

特别是在败退台湾之后,为了展示自己的威望,对于过大寿更是极为热衷,每逢大寿都要为台湾人民张灯结彩,为他祝寿。

手下人都知道老蒋喜爱过大寿,但是退守回来的班底逐渐老化,要是有个万一,死期忌日就在老蒋生日那天,会怎么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看国民党元老黄兴是什么样的?1916年10月31日黄兴病逝于上海,作为国民党的元老,辛亥革命的先驱和领袖,与孙中山齐名的伟大开创者,黄兴的忌日可是碰上了老蒋的生辰了。

能怎么办?不提就是了。所以黄兴在国民党的文宣资料、图书很少提及,就连党内的纪念活动都不会有,恐怕还得避一避老蒋的兴致。

更巧的是,被蒋介石接到台湾之后的吴稚晖,偏偏就赶上了这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国民反对政府受到战败打击,退守台湾,而这时吴稚晖已经八十多岁高龄。舟车劳顿一路狂奔,这不是赶着去东山再起,而是相当于“迁坟”了。

进入台湾之后,吴稚晖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在1952年时,被检查出身体有心肌炎、膀胱炎等多个症状,必须要住院治疗。

到1953年时,情况反而没有好转,甚至多次出现心脏衰竭,病情已经积重难返。10月29日,刚好再过两天就是老蒋生日,而吴稚晖一直陷入昏迷状态,无奈家人们只能报告总统府吴稚晖已经时日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半生为老蒋出谋划策的师爷,希望老蒋能来见最后一面。

可惜的是,台湾伪政府的官员们,听说吴稚晖也要来个忌日碰寿辰,纷纷开始为行将就木的老吴出谋划策起来。

在陶希圣、王世杰、黄伯度三人商讨,蒋经国参与之下,最终把情况汇报给了蒋介石。

希望得到蒋介石的态度,就在第二天,黄伯度带领着伪政府官员来到了医院,看望这个曾经凭着一张嘴替国民政府“大杀四方”的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来是一辈子喷的人太多,说的肮脏话也太多,如今不能言语,只能依靠输氧续命。

这群官员们笔者也不敢揣测是悲是喜,反正要是刚好熬过了今天,死在了明天,那实在不好,那样子的话,对这个卓有功勋的老人和他的身后事是不公平的。

怎么办?求着熬过明天,死在下一天吗?这显然不能把控,因为吴稚晖的医生告诉黄伯度,明天可能还在,拖到1日的可能性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黄伯度给主治医生提了个对老吴师爷更不公平的方案,其中秘辛如今版本甚广。总之不离一个手段:撒手不管就更好把控时间。

先给行将就木的师爷老吴安排下草草上路,还是比较“人道主义”的。黄伯度跟医生暗示说31日不能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

在黄伯度、周宏涛的催促、监督下,医院不得不停止对吴稚晖的抢救。插在吴稚晖鼻子上的氧气管拔出不一会儿,这位半生口诛笔伐的“疯狗师爷”吴稚晖停止了呼吸。

此时为 1953年 10 月 30 日 夜 11 点 28 分。吴稚晖终于在蒋介石生日前 32分钟去世了,终年 88 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死后,蒋介石送上“痛失师表”的牌匾,由蒋经国主持隆重的葬礼。后来,蒋介石去世时,铜像旁边唯一一位陪祀铜像便是吴稚晖的像。

如今细想,若无黄伯度的“疯狂暗示”,恐怕吴稚晖还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

纵观吴稚晖一生,其对外声称不当官,不好财,致力于教育事业。但却一生离不开政治场,究其原因还是对后世之名太过执着。

太好名,就容易骑虎难下,以至于最终都有人替他安排。他一生传奇,又放荡,若放在三国甚至其他乱世,都称得上是“狂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撕咬成性,每逢骂人必人身攻击问候家人,“黑衣宰相”没当成倒被调侃成了“疯狗师爷”。

如何评价他的一生,冯玉祥曾这样评价“革命数十年的老少年吴稚晖先生,不言党了,不言革命了,亦不言真理是非了。

苍髯老贼,皓首匹夫,变节为一人之走狗,立志不问民众之疾苦,如此行为,死后何面目见先总理于地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