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不易,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与您进行讨论和交流,同时也能带给您与众不同的参与体验,感谢您的支持!

有人形容马君武“直率近乎孩童,勇武略似鲁莽”,他的性格也确实让他在以后的政治生涯中吃了不少亏。但是,看似鲁莽直率的马君武不仅国民党的元老级人物,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

二排第六孙中山背后者为马君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排第六孙中山背后者为马君武

说马君武是不折不扣的学霸,指的是他不仅理科学得好,在留日期间利用自己的应用化学知识,向学生传授爆破技术。他的文章也是一绝,曾经是康有为的得力助手,许多人看了他的文章以后都很难相信他是理科出身。

先来看看他的学习经历。马君武小时候便性格顽劣,一次被母亲棒打之后便决定“拼命读书”,“立志做人”。

19岁时他到广州学习法文,20出头的时候已经精通英文、法文和日文。

20岁的时候,马君武被广西选为赴日公费留学的第一批人员,由此结识梁启超和章太炎,并成为了梁启超主办报纸的撰稿人。

公费留学毕业后,他不满足自己的学识,便自费考入了日本的京都大学,这次他学的是应用化学,成为广西自费留学的第一人。在此期间,马君武认识了孙中山、黄兴和陈天华等人。

26岁时,马君武决定到德国留学继续深造,这次他学的是冶金专业。四年以后,30岁的马君武获得工科博士学位,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德国获得工科博士学位的留学生。由于当时国内的博士很少,他又被尊称为“马博士”。

在德国留学期间的马君武,当时起码精通五国语言,涉足的专业领域也涉及文理多门学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令人称奇的是,马君武在大学时虽然是理科生,但是他文笔却非常厉害。

当年康有为到桂林讲学宣传维新思想,他听了几节课之后深受影响,便用“马同”这个笔名在康有为办的报纸上发表文章,他的文章在群众中的反响很大。

他是中国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人之一,辛亥革命成功后,他又参与起草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霸归学霸,元老归元老。性格火爆、脾气耿直却是他一生中的鲜明特征,甚至一言不合就开打。

1912年,革命党人在辩论是否北上抗击袁世凯的时候,由于宋教仁为了避免战争不主张出兵,也认为当时的革命军根本不是北洋军的对手。

马君武当即翻脸甩了宋教仁一巴掌,打得宋教仁左眼流血,让他在医院躺了半个月方才痊愈。胡汉民在《自传》一书中记有此事:

“宋以是质马,而亟批其左颊,马还击,伤宋目。宋入病院,旬日始愈。”

即使在吟诗作对等风雅场合,马君武照样不改直率天真本色。

有一次“南社”举行对诗活动,马君武被苏曼殊的诗“噎”得说不出话来,他恼羞成怒,举起拳头就要打苏曼殊。苏曼殊一时吓得不知所措,众人见此连忙劝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君武的政治生涯和辉煌经历

马君武脾气火爆,他以其鲜明的性格和深厚的资历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1902年,当他留学日本时,与孙中山建立了深厚的交情,这一时期成为了他革命生涯的起点。

三年后,即1905年,马君武参与了中国同盟会的创建,作为章程起草人之一,他在构建这一革命政党基础架构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辛亥革命的胜利不仅仅是推翻帝制的里程碑,也是马君武政治与法律才华展现的舞台。

他不仅参与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一共和政体的宪法性文件,还参与起草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为新生的共和国奠定了制度框架。

革命成果初步巩固后,他被委以重任,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直接参与到国家建设的核心工作中。

马君武的政治生涯遍及多个重要职位:从孙中山革命政府的秘书长,到掌舵广西省的省长,再到北洋政府的司法总长与教育总长,每一个职位都见证了他在中国政坛的广泛影响力和对国家现代化的不懈追求。

作为中国国民党内的资深元老,马君武不仅是政治斗争中的活跃分子,更是教育与法制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其一生的奋斗为中国早期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马君武创建并担任广西大学首任校长,他开创的广西大学的学术力量在当时位于全国前列,比现在的广西大学强太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创建和担任广西大学校长时,秉持“锄头主义”的教育理念,积极倡导学生参与校园建设。

他觉得让学生手握锄头,亲自投身于校园的辛勤建设中,不仅能够有效锤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他们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宝贵品质,还能为那些经济条件有限、家境贫寒的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自身努力赚取生活补助的机会,帮助他们减轻经济负担。

这种做法,既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先进思想,也深刻践行了教育公平与实践育人的原则。

马君武在高校人事管理上也打破常规,不拘泥于传统选才模式。

他大胆地从中学教师暑期培训中挖掘潜力人才,直接任命为广西大学助教,颠覆了需由大学毕业生担任多年助教才能晋升讲师的惯例。

同时,马君武对教师队伍实行严格管理,对于不符合岗位要求、学生评价不佳的教师,即便资历深厚,也坚决在合同到期后不予续聘,展现了其在教育管理上的革新与务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他与蔡元培先生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他的寓所位于广西大学校区内的杉湖旁,门前有他亲手写的一副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