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苏联当年的拉胯,问题也在于人口。简单的说,伴随着技术水平上升和产业复杂程度的提升,维持产业链上下游需要的从业人口会呈现指数级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水平,百万级别的人口就能搞定。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千万级别的人口可以支持他二十年后去打世界大战。到了二战结束就得是美苏这种人口过亿资源丰富的大国才能带的动小弟了。而现在,主要的工业品产出是靠十亿级别的中国,以此维持了全球化经济体系。

冷战苏联干不过美国,人口也是重要原因,一方面俄国那个地理条件本来就是看着大但宜居地带有限,再加上二战人口损失过于惨重,所以整个苏联加上苏东阵营的人口实际上不如欧美日。

一直到70年代由于欧美日等相对分散而苏东阵营地理上更加集中。所以美国一方很难集中力量,各线只能相对独立。而苏联可以更好的安排本阵营的国际分工提升本阵营的运作效率。但这一问题在远洋运输效率大幅度提升后被解决了。此后苏联阵营的人口劣势叠加计划经济的后劲不足造成了八十年代开始的全面落后。

为什么苏联的轻工业越来越拉胯?因为他要优先供应整个阵营的重工业,航空航天和军备等产能,根本无法安排足够的人员去搞轻工业。而美国其实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他本土那三亿人不可能既要又要,所以必需产业转移。幸运的是有中国当接盘侠美国可以调动更多的人口,但是问题在于这个产业转移似乎用力过猛了。苏联的问题是穷兵黩武挤占了正常的产业发展空间,美国是过度转移了很多产业加上金融等三产过度挤压了正常的工业发展空间。

所以现在美国人也很难维持足够的产业工人和工程师群体来建设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了。老墨打螺丝端盘子还行,但是那些需要技术培训和受教育群体胜任的工作,那些标准的工业品还是需要组织工人生产的。尤其是现在还没有真正脱离人的自动化生产线,人类还没到被机器养活的时候,光维持上层建筑这个地基谁来打?军备也好波音也好火箭也好都需要工人去制造,需要海量的标准工业品。而美国就三亿人其中大量精英和服务精英的人都去从事美帝国全球霸权的那些产业了,比如军队军工,医疗制药,金融,信息产业,好莱坞等等。剩下的人还有不少低素质移民和流浪汉,不可能再像二战那样建设一个完备的工业生产大后方了。

以前高端产业需要的海量标准工业品可以从中国买,保质保量还便宜,但问题是美国选择了打压中国,这下生意就难做了。这个产能一时半会儿没法替代,毕竟建设工厂是长线投资。不仅如此,有可能替代中国的那几个国家还全在中国的打击力量覆盖下……比如印度。

所以乌克兰最近总是缺弹药也不是不能理解,因为哪怕是北约的5.56nato弹,全球最主要供货方是北方萝莉控……但这个问题最关键的地方不是中国,而是:为什么美国没有足够人口去维持上下游产业链。

早知道美国的农业条件远远超过俄国,可耕地面积占比超过中国,农业技术全球第一。21世纪的美国也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农产品出口国,每年还有大量移民进入美国。就这个条件美利坚的人口是怎么做到稳定维持在三亿多的?

他又不是苏联,二战死太多。无论是从环境,地理条件,技术水平等等硬件来看,美国都不应该只有这点人。美国人口如果能翻一倍,就可以维持一个有效的围绕军工等核心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根本不用像今天这样被动。如果拉美的人口也能整合进产业链,那美国根本不用跨越大洋找印度去。

但问题是这些都没有发生,美国自己人口数量和素质都不可能实现产业链回游。拉美那个混沌状态也不可能分担美国的压力,甚至拉拢印度和越南美国都拿不出足够的好处。美国人都去哪了,这可能是真不能碰的滑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