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投射?

就是一个人把自己的感情、特征投射到外部世界的人、事、物上,这就是投射效应,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比如,小张总爱在背后说其他同事坏话,如说别人懒、贪小便宜。他说的这些“坏毛病”,很可能是她自己内在的特点。所以每当其他同事出现类似行为,她会特别敏感,并将小事放大化。

投射效应在亲密关系中常常会发生。有些人在聊爱或结婚时的心理年龄还未充分成长,所以,内心容易把对父母的要求投射到婚恋对象身上。

父母可以满足孩子任何不合理的要求,如随时随地的要求,无论要多少都给的要求,甚至是不负责任的要求,等等。若父母拒绝,孩子便有委屈的感觉。所以“委屈”往往是孩子才有的情绪,每当来访的受导者说自己在婚恋关系里会有委屈的感觉时,辅导者便知道需要给受导者做“交还投射”的处理了,把本该对父母的期待,从伴侣身上交还给父母。

【一】婚恋中“交还投射”技巧的步骤很简单:

第一步:辅导者引导受导者闭上眼睛,想象婚恋对象站在面前。引导受导者注意看婚恋对象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同时注意自己的内心感觉是怎样的。然后引导受导者想象自己的父母站在背后,父亲在右肩后面,母亲在左肩后面。(若受导者对此有抗拒,则表示不接受父母,此时无须在这件事情上纠缠,只需引导受导者思考生命经由每一代的父母往前传给孩子,而自己的生命也是来自背后的父母,所以父母站在背后并不牵涉其他事情,而只是显示生命的传承而已。)

第二步:现在,引导受导者想象看到婚恋对象站在前方,同时感觉到自己的父母站在背后,辅导者可以引导受导者说:“你对婚恋对象有一些要求、一些期望,是他不能满足的,而只有你的父母才能满足。现在,你把这些要求和期望从对象身上还回到你的父母那里。你无须清楚说出那些是什么,你让你的感觉去做这件事便可以了。让所有他不能满足而只有你的父母才能满足的东西全部飞回到父母那里,然后点头给我示意。”

第三步:当受导者点头时,问问他现在看到的婚恋对象的面部表情怎样了。受导者往往会说不同了、放松了、有笑容了或者他转身离去了。在一些个案里,开始时受导者会看不清楚婚恋对象而现在能看清楚了,或者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所有这些都是有效果的证明。受导者也会用语言来证明这一点,例如开始时他说“他不谅解我”,而现在会说“他实在很辛苦”。

【二】

“投射”是弗洛伊德于1894年提出的概念,用以分析及了解“说者的内心世界”。精神分析学者认为投射是个体“自我”对抗“超我”时,为减除内心罪恶感所使用的一种防卫方式。所谓“投射”是指把自己的性格、态度、动或欲望,“投射”到别人身上。有一首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就是投射的例子。

具体来说,投射效应,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和需求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

【投射】无处不在,关系里面很多不愉快,差不多都和投射有关;投射需求严重的人,总是向外面不断地找。例如,夫妻做了父母的父母;在孩子身上找父母;在兄弟姐妹身上找父母;把领导或同事当父母……

文:公众号“简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