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小伙伴们,今晚女儿家长会只好缺席了,因为调课了我却不能参加了万分遗憾和抱歉,大家好好听讲我在听录音时有不明白之处会和大家请教讨论的……”

睡到自然醒

图片源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昨天做了一个晚上的噩梦,一整夜都没有睡好!”
这样的体验非常糟糕,基本上第二天的状态会直接打对折。

睡眠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在睡眠。科学家用“生物测量仪”实时监测人的脑电波。海量的数据可以证明:在睡着的时候,脑电波会和醒着的时候不太一样。

睡眠分为两种状态,第一种是慢波睡眠,也叫做“浅睡眠”,或者“安静睡眠”;第二种是快速眼动睡眠,也叫做“深度睡眠”,或者“积极睡眠”。

人在入睡的时候,先进入浅睡眠,随后转换为深度睡眠,这个时间大约1.5小时左右。一般而言,每天晚上,我们都会经历5次浅、深睡眠的转换。也就是说,平均的睡眠时间一般在7.5小时左右。

当然,例外的情况总是存在的。曾有牛人豪言壮语:“生前何必贪睡,死后自然长眠!”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也照样生龙活虎。反过来,非常嗜睡,一定要睡10个小时的,也有不少。

比较奇怪的是,在深度睡眠的时候,脑电波的图形反而和清醒时的图像更相似——清晰的梦境正在上演……

“啊!老虎咬人了!”

“嗯?我怎么做了一个晚上的梦!”

其实,浅睡眠的时候是不做梦的。之所以感觉到整夜都在做梦,只是因为在深睡眠中突然惊醒而已。

连通潜意识的门

“我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醒来的时候,有很多穿白大褂的人围在我身边……”

一个星期以后,她不慎摔倒,骨折住院了。

科学家表示:“虽然梦来自于生活,但梦和生活发生一致,只是规律性事件。”

一位彩民说:“昨天,我坐车回家,顺便买了一张彩票。我买了941,结果开奖是768……”(他平时坐768回家,这天正好来了一辆941……)

对于这类巧合,大咖荣格提出了一个“共时性”的概念,即心理状态与客观事件之间的非因果关联。

是不是觉得某个地方,仿佛曾经去过?也许,那是某种集体潜意识

梦是通往潜意识的门。

梦见了过世的亲人,也许潜意识需要充分哀悼;梦见考试找不到笔,也许工作上有某些焦虑。梦见一边是走廊,一边是悬空的窗;也许正在面临某种抉择。

不管怎么说,梦是有好处的。各种情绪在梦中释放,生活中的碎片藉此整合……

哦,对了,凯库勒做了一个梦,悟出了苯环结构。

好了,暂时先到这里。好好睡觉,做个好梦。

妙手偶得

所谓“精神分析”,就是“谈话疗法+释梦”。

什么是“谈话疗法”?弗洛伊德有位女病人,叫做安娜*欧。她找弗洛伊德聊天,聊了n次忽然病好了。于是,弗洛伊德总结出“谈话疗法”,帮助来访者在疏泄情绪的同时,更好地认识自己。那么“释梦”呢?据说当年,弗洛伊德写完《梦的解析》,6年才卖了300本。

所以说,这些是巧合。正好遇到是巧合,恰巧错过也是巧合。得到了没什么特别高兴,错过了也不至捶胸顿足,做好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其实已经很好。

细嚼慢咽,享受美食的;和狼吞虎咽,只吃两个烧饼的,哪个离成功更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