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罪中偷逃应缴税额怎么定

一、引言

走私罪是指违反国家税收法规,未经海关监管,将货物、物品、货币等非法进出境的行为。在走私活动中,为了逃避关税和税收,犯罪分子通常会采取各种手段,如虚报价格、夹带违禁品等。其中,偷逃应缴税额是走私犯罪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将对走私罪中偷逃应缴税额的定性、认定及量刑标准进行探讨。

二、偷逃应缴税额的定性

1. 偷逃应缴税额的定义

偷逃应缴税额是指纳税人在纳税期限内故意不申报、少申报或瞒报应纳税款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的税收利益,破坏了税收秩序,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偷逃应缴税额的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三条规定:“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虚假报纳税款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因此,对于偷逃应缴税额的行为,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偷逃应缴税额的认定

1. 主体要件

偷逃税款的行为人必须是具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或者法人。这里的自然人包括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法人则是指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等组织。

2. 客体要件

客体要件主要是指偷逃税款的行为必须是对国家税收利益造成损失的违法行为。具体来说,就是指纳税人故意不申报、少申报或瞒报应纳税款的行为。

3. 主观要件

主观要件是指偷逃税款行为人在实施违法行为时,具有故意的心理状态。换句话说,纳税人在知道自己应当纳税的情况下,却故意不履行纳税义务,从而达到逃避税收的目的。

4. 客观要件

客观要件是指偷逃税款行为已经实施并造成了国家税收利益的损失。具体表现为:纳税人未按照法定程序申报、少申报或瞒报应纳税款;税务部门通过核查发现实际纳税款与申报纳税款存在明显差异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偷逃应缴税额的量刑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偷逃税款的行为人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刑事处罚。具体的量刑标准如下:

1. 如果偷逃税款数额较小,情节较轻的,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 如果偷逃税款数额较大,情节较重的,可以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如果偷逃税款数额巨大,后果特别严重的,可以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五、结语

综上所述,走私罪中偷逃应缴税额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将根据偷逃税款的具体情节、数额等因素,综合考虑适用相应的量刑标准。同时,为了加强税收征管,保护国家的税收利益,我们还应该加大对走私犯罪的打击力度,提高纳税人的法治意识和诚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