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村规划管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对其进行合理优化,能够确保有效开展各环节工作,同时为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因此,需要及时解决农村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高效落实农村规划管理,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乡村规划管理存在的难题

①管理体系不成熟

乡村的发展需要依据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但在乡村规划管理工作中,缺乏对乡村规划的明确认识和完善的指南体系,如行政命令限制、城镇规划职能交叉或缺失等,导致乡村规划和建设缺乏合理性。

此外,在实际建设中,农村建设速度相比村庄规划理论发展要快,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完善的规划体系,大多数主要采取总体规划形式促进总体发展,而且由于各个区域环境各不相同,与总体规划不相适应的现象时有发生。

②存在资源浪费现象

资源浪费问题在乡村规划管理工作中尤为突出,主要为非法占用土地。在农村地区,由于农民自有空闲土地受各种经济因素影响,导致生产价值越来越低,因此出现大面积未利用土地。浪费土地资源不仅影响城市化发展,而且不利于乡村规划管理中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乡村规划管理难度提升及建设成本增加。

③乡村地方特色不突出

首先,部分村庄规划没有延续村庄原有的传统格局,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产业结构和建筑设计单调雷同。编制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地方特色,建筑形态单调,缺少对传统建筑和街巷空间等具有农村地方特色元素的研究挖掘和保护利用。

其次,村庄规划管理层面,村庄规划人员较少,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水平较低。除此之外,资金不到位,也会导致对村庄规划调查研究不深入,甚至没有融合环保理念,使其出现严重的污染。

二、如何做好乡村规划管理工作

二、如何做好乡村规划管理工作

①完善规划管理体系

科学有效的规划体系和指导方针是实施乡村规划建设的基础,在开展具体工作时,首先需要针对国家现阶段提出的规划指导标准进行行业标准的合理制定。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应根据国家标准和本地区发展特点建立一套具体的规划体系并制定相应标准,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确保能够有效实施各项规划。

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需要有效衔接乡村规划,避免造成土地浪费。乡村干部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并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开展专业培训,确保规划管理工作高效开展。同时还需要对当地资源和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对其地方特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实现文化内涵的合理丰富。

②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只有做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才能吸引更多的农民积极参与乡村规划管理。因此在建设乡村基础设施时,征求乡村区域内居民的意见,以确保满足人们的需求。此外,提高乡村道路建设水平,积极清洁道路、房屋和公共场所,进一步改善乡村环境,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及幸福感。

③实施有偿使用宅基地

实施乡村规划建设时,宅基地处理工作具有较大的复杂性,为了使该项工作得到群众支持,相关部门需要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广播电视等方式,提高村民对有偿使用宅基地政策的认识。与此同时,还需要强化组织领导,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对农村宅基地进行更为有效地管理。

④强化指导和拓展资金

目前,我国针对乡村地区的规划管理培训还未实现体制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省、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指导,需尽快制定乡村规划管理体制,形成上下联动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同时分阶段实行乡村规划管理干部培训,不断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增强其服务意识,提高其办事效率。

在建设资金方面,需要加强资金管理,积极筹集资金,增加资金来源,从而保障有效落实乡村管理和规划。并且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宣传方式来提高农村居民对于乡村规划建设的认识,促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

总结

总结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完善乡村规划管理体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有偿使用宅基地,能够确保科学处理乡村规划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项问题,为高效开展乡村规划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积极听取当地村民的意见,结合乡村发展特点,制定与地方发展相适应的灵活实用性规划,为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