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山,泉城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以其独特的人文风光吸引着市民和海内外游客,为了饱览泉城风光,市民游客都会选择登千佛山观景,千佛山索道则是不少人选择的登山“捷径”。而王建纲就是这条索道的“道长”——千佛山风景名胜区索道站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建纲,男,汉族,1979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千佛山风景名胜区索道站站长,建筑电气专业技术6级,高级工程师。作为索道站的负责人,如何确保每一位旅客安全乘坐,是他的工作和责任。而他用13年近5000个日夜,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在13年的岁月里,他无惧风雨,不管寒暑,爬支架、修索道、剪树枝,经历过极寒、高温、暴雨、台风。但不论怎样的艰辛和困苦,他带领索道站的同志们,始终尽心尽力维护着索道的正常运行,累计安全运送游客400万余人次,被游客誉为千佛山“云巅之上”的守护者。

成长:从“颤颤巍巍”到“游刃有余”

在成为千佛山索道站站长之前,王建纲就已经是一名园林人。1998年,他学校毕业之后,就来到千佛山工作,一直从事技术工作,为千佛山这张美丽的“泉城名片”辛勤工作着。2011年,王建纲担任千佛山索道站站长。

2021年冬天的一个下午,一根12米的支架突然发生了异响,为了找到问题,王建纲上下支架20多次,终于发现是一根螺丝松动了,他及时排除故障,保证了运行安全。

别看现在的王建纲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他当年第一次爬上近20米的支架时,也是身体僵硬,直打哆嗦。他至今还记得,在那根倾斜的支架上,仅用一根安全带保护自己,“腿真的是发软,也不敢往下看”,但是工作还要完成。当时,他心一横,放下对高度的恐惧,心里只默念着需要维护的设备,在颤颤巍巍中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支架维修。

在13年中,王建纲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和爱投入工作,千佛山索道全长1200米,每天上上下下上千人次,客流高峰日运送量上万人次。每天,王建纲和同事都要把整条索道的124个托、压索轮,66个吊篮,8个索道支架全部检查一遍,并核对设备安全运行的18组数据。

服务:用过硬的技术服务游客

2023年12月,济南遭遇了罕见的极寒天气。有一天,索道正常运行时,张紧装置忽然报警,张紧压力失压,接近停机下限,如果不排除故障,120秒内就会自动停机。

情况发生后,王建纲立刻确认:索道线路上还有35名乘客,其中包含7名儿童,12位老人。听到这里,王建纲内心一颤,这意味着,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下,最高17米的高空中,随时会出现乘客滞留,他必须尽快排障,避免索道停机。

王建纲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用百米跑的速度来到张紧设备下,爬上5米多高、仅能容纳一人的操作台。经排查发现,无电气仪表信号反馈,设备无法正常保压!他立刻用冻僵的右手反复操纵着张紧手动压杆,对液压缸进行手动补压。靠纯手动打压至11.9Mpa,需要手动操作操作杆200多下,而且每一次都需要很用力,经过60秒的手动补压,压力信号逐渐恢复正常。

看着最后一名乘客落地,他才松了一口气,而此时,他整个人已经冻得没有知觉了,手早已经冻得红肿起来。

王建纲始终把游客当家人,一到刮风下雨的天气,他创新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打开索道的反向门,让附近的游客到大厅避雨。在工作中,王建纲尽可能让游客在千佛山索道感受到“好客山东”最大的诚意。

记者:张成地编辑:韩璐莹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