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荧光腹腔镜作为一项新的技术在多个临床领域得以广泛应用,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吲哚菁绿(ICG)是一种能够完全从人体排出且对人体无害的荧光造影剂,其与人体内蛋白结合后通过荧光腹腔镜的近红外激发光照射可实时成像。

首都儿科研究所普外科李颀主任医师团队在先进技术和理念加持下,早早将ICG荧光成像技术引入先天性巨结肠的微创治疗中,目前荧光腹腔镜辅助肠系膜血管骨骼化精准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已成为团队常规,大大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既往在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中,术者主要根据临床经验及肉眼所见评估组织灌注、肠管血管条件,主观性较强、结果可靠性有限。现在通过腹腔镜下精准分离结肠每根血管,使得游离过程更加确切,避免意外副损伤,同时在骨骼化血管后更有利于荧光显像。ICG注射入血后可迅速与血中白蛋白、脂蛋白结合,并随血液循环至组织器官的毛细血管,因此可简便、快捷、精准判断肠管血管走行和血供情况,可以有效判断肠管活力、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一降结肠游离血管骨骼化后,术中ICG荧光显影可清楚显示肠管血管的分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二术中ICG荧光显影可清楚显示吻合口血供情况

尤其对于部分因初次手术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需要二次手术的巨结肠患儿,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李颀主任医师通过ICG荧光腹腔镜导航技术,在直观地看到血管走行情况下,结合精细的手术技术,充分保证了健康肠管完整性及吻合口的良好血供,为患儿保留了更多健康肠管、提高了其术后生活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扎后ICG荧光可清楚显示通过交通血管结肠血供良好,避免了全结肠切除

结肠系膜血管变异非常大,可能存在边缘血管中断区,既往即使经验丰富也难以完全避免术后吻合口缺血导致的并发症。通过精细骨骼化分离肠系膜血管并ICG荧光腹腔镜显影,可准确判断肠管供血血管的连续性及完整性,避免术后缺血坏死和吻合口瘘的风险。此外在肛门直肠畸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其他肛肠手术中,普外科李颀团队也大量尝试ICG荧光腹腔镜的使用,改善术后效果,避免并发症,得到患者一致好评。

普外科李颀主任医师团队致力于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各类肛肠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精益求精、与时俱进,成熟应用ICG荧光腹腔镜技术,使得手术更安全、更精准,能够为患儿带来最优化的治疗效果。

文、摄 | 李颀、周瑞洁

编辑 | 宣传中心 郝洁

首都儿科研究所

科普号

首都儿科研究所

新闻号

首都儿科研究所

附属儿童医院

健康科普

新闻动态

就诊服务

首都儿科研究所融媒体矩阵

觉得好看请点击“在看”支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