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热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时被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工作任务之首。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关键是提质增效。

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和路径,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者认为,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有技术和数据两个核心点,有三条路径,一是新技术工具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二是生产要素创新型配置的发展路径,三是业态融合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在三条路径基础上,有产生了六个发展方向,分别是数字文化新业态、传统文化业态数字化、文娱旅游新消费、数字沉浸式体验娱乐、新型文娱商业融合业态和线上线下游戏化实景娱乐。

新技术工具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就文化产业而言,有着三个核心路径。

第一个路径,技术突破产生新技术工具,新技术工具实现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并提升了生产力,带动形成了新业态的产生,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

这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模式可以被称为“齿轮效应”,革命性数字技术工具如同一个齿轮,转动起来后带动后面的齿轮一起转动。

下图是技术突破带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的示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报告》

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产生了五个作用:

第一,数字技术工具使原本复杂专业的工作走向简单易用的大众化创作模式,产生大规模用户创作群体和海量内容。微信公众号在线图文编辑工具的推出催生了庞大的自媒体创作群体,在线拍摄和制作剪辑工具使得每一个人都可以用手机拍摄和上传个人短视频,直播技术工具推动人人作主播时代的到来,而拍摄视频、视频剪辑、特效制作等均属于经过专业化学习才具备的能力,数字技术工具使这些事情变得大众化、简单化、方便化,内容创作生产群体数量量级式增加,内容量级远远超过传统文化领域。另外,数字技术工具的创新也使得专业人员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和内容品质。

第二,内容创作生产模式从线下走向线上,数字化的素材库、资源库和特效增强了内容创作能力和表现力。数字文化平台一方面为创作生产者提供了创作工具,实现多元化的功能,使用户轻松完成文字格式调整、图片处理、视频裁剪、自动字幕、一键生成、视觉特效等工作,另一方面建立了音乐、图片、视频等数字素材库以及版式库,从技术和数据两个方面推动个人用户的创作。

第三,大数据技术使内容实现精准分发、自动推送,个性化消费成为趋势。大数据和算法时代到来后,内容分发已经不是简单的渠道随意推送,而是精准地识别用户爱好、精准地为用户推荐他所喜爱的内容。

第四,数字技术持续提升消费者体验,不断催生出新型沉浸式、交互式数字文化消费场景。数字技术在视觉、听觉上持续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沉浸式、交互式、虚实融合的数字文化消费场景不断涌现。

第五,数字技术推动新型数字文化娱乐平台的出现,数字文化娱乐平台成为现代化文化生产体系的重要组织形态。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技术突破带动新产业形成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劳动者,运用新的劳动资料(技术工具),涌现出新的劳动对象(新业态和新产业)。

2020年9月17日,在湖南长沙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总书记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明了文化和科技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之一。

五天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发展数字文化新业态和传统文化业态数字化是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六个方向之中的两个。

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分析

文化产业生产要素包括土地、技术、人力、资金等,在传统文化生产体系中还包括创作生产的各类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素材,在数字经济时代,就是文化数据要素。

文化产业的发展,打破了原有的行业条块分割的状态,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一些领域原有的地域分割的局面,生产要素在不同行业和领域流动,产生了新的要素组合,从而形成了众多的新产品形态和新要素组合业态。

技术要素的跨领域、跨行业的创新型配置:比如游戏引擎技术在影视制作和文物数字化3D交互方面的应用、无人机+空中表演、AR技术+文创商品等等。

内容要素的跨领域跨行业的创新型配置:不同戏剧和演艺形式的创新型配置、影视内容+舞台演艺的创新型配置、网络游戏+影视的创新型配置、网络游戏+旅游景区的创新型配置等等。

新型生产要素和传统生产要素的创新型配置:比如真人演艺+虚拟人物演艺的创新性配置、虚拟制作和真人表演的创新型配置、真人主持+虚拟演播室的创新型配置等等。

生产要素的创新型配置一是要打破原有生产要素的领域和行业界限和隔离墙,二是要将原有生产要素和新型生产要素进行有机配置,形成现代化生产体系。

在科技创新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背景下,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物理介质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文化数据,文化数据与原有的生产要素可以进行创新型配置,从而提升现代化文化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我国拥有海量的文化资源数据,在数字技术与文化领域融合过程中,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出版社等文化机构建立了庞大的文化资源数据库,各类文化生产企业也产生了海量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形态的数据。

“十三五”以来,通过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智慧博物馆建设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和探索实践,全国文物资源数据库建设有序推进。截至2020年,全国完成了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和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普查登录工作,馆藏文物数据资源总量已超过140TB。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确立要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核心基础是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和中华文化素材库,这些都是现代化文化生产体系的新型生产要素。

多业态融合下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分析

业态融合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第三个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和旅游融合”两个融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路径。文化和旅游部在十三五时期就积极推进“文化+”,文化不仅仅和旅游正在进行着深度融合,也和其它众多行业进行了越来越深的融合,产生了很多新的融合模式,不仅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也给其它产业创造出极大的市场价值。

当前,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走向多样化、复合化融合趋势,已经不单单是某一文化业态与某一其它业态的融合,而是更深度的多业态成为一体。

在演艺行业,演艺+餐饮+酒吧+商业的多业态融合中,演艺空间不仅仅是演出场所,也是餐厅,也是酒吧,美食和酒水都可以成为演出的道具。

比如,开心麻花打造的“花花世界”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嘉瑞文化中心3、4层,总面积近4000平方米,主要由三个演出空间:游戏戏剧主题空间、沉浸演艺剧场、StageOne音乐戏剧酒吧以及两个创排空间:开心麻花戏剧创排中心和创排空间(导演创作室、排练厅、录音棚)和一个露台酒吧组成,成为一个一站式“吃喝玩乐演”空间。

另外,线上娱乐与线下游玩也正在走向一体化。

比如,完美世界“CITY GAME“计划,把城市或景区空间作游戏空间,借助AR互动、LBS实时地理定位、NFT文化数字藏品、生物塑造角色定制等数字技术,串联在地区域的历史文化地标、商业空间、公共区域等,整个线下的城市实景空间与线上游戏相融合,通过CITY GAME的形式探索整个城市的肌理与人文历史,形成商业空间的场景化拓展,实现从目的性到体验式的消费升级。

2021年,完美世界文创在无锡拈花湾开启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奇幻之旅,打破旅游景区传统的游览观光模式,大胆尝试游戏化的方法,以拈花湾唐风宋韵的实景为依托,结合线上,让景区升级为一个同时存在于虚拟与现实的超大沉浸式空间。

游客从进入景区开始,就以全新的身份处在一场轻松休闲、奇趣欢乐的游戏体验之中。通过线上AR、LBS,线下实景真人NPC等多重互动形式,打破虚拟与现实的壁垒,增加游戏乐趣。

其它的多业态融合模式还有剧本游戏加景区游览、影视IP+商业空间等。

来源于新元新文旅研究院 ,作者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