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厂变秀场,仓库成展厅,公共艺术作品与江景交相辉映,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纷至沓来……在杨浦滨江,工业遗存蝶变为文化地标,工业时代的“锈”色肌理融入现代城市的“秀”丽生活。

5月19日,《交织:丁乙公共艺术实践二十年》展览杨浦滨江正式亮相。这就带你开启一场艺术的Art Walk~

走进明华糖厂,水泥吊顶、竖线灯光、灰白的艺术色调让工业气息扑面而来。从左手边进入,可以逐一欣赏到丁乙老师的诸多作品。出生于上海的丁乙,是中国当代抽象艺术代表人物之一,他以往创作的架上绘画作品以“+”与“×”形成了一个极具辨识度创作系统。而丁乙艺术的魅力恰恰在于此,即由变与不变形成的张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全面梳理了丁乙新世纪以来的公共艺术创作轨迹,从建构、无界、参与、出版四个维度,展现艺术家在时间跨度、空间延伸、文化交融、社会参与方面的持续思考与创作成果。展览邀请观众一同探讨与展望公共艺术在未来城市发展中的潜在影响力与前瞻性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展者Mickey驻足观赏了作品《阁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它其实更像书的收纳盒子,我觉得它就像一个收纳空间、艺术空间,然后它的画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正常来说我们都是平面去看,所以作者把它折起来看的时候我觉得更有冲击力。虽然说是一个小的‘十’字,但它叠在一起会让人觉得能量很强。当这个东西缩小了以后,你会发现跟我们的生活其实很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品《十字桥》于2001年落成于上海浦东的联洋社区,这是丁乙公共空间创作的大型装置和雕塑及建筑类作品之一,展现了创作者如何将抽象艺术语言融入特定场域的艺术创作之中。

同样,在“建构”这一篇章里,作品大多与城市环境紧密相连,是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反映丁乙对公共性及在地性的关注与思考。一系列作品转变了人们对空间的感知,塑造了人们的行为模式,激发了场所的活力,并引发关于公共空间的本质属性、功能定位、文化意义以及美学价值的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能够全面看到这么多公共艺术的手稿以及实物,很激动。特别像这个《飞来石》,曾经在我们新加坡首次呈现,很遗憾那时候我没有去看,所以一直念念不忘。这次看到它呈现的样子,我觉得丁老师对于公共艺术探讨的是体量轻与重的关系,包括他物质上的这种感受会更加直观。”观展者单女士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另一展区,都市光影雕塑作品《无穷升》也令很多观众印象深刻。它的载体正是上海环球金融中心SWFC建筑外立面动画光影。丁乙的许多非绘画实践,跨越艺术语言、形式、材料、技术与地域的界限,彰显艺术家不拘一格的自由精神,以及跨媒介、跨文化的融合与重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回展览的起始区,“杨浦滨江 城市艺游:上海杨浦滨江公共艺术作品回顾”以视频的形式反复呈现,带领观众穿越时光,回顾杨浦滨江历年来的重要公共艺术作品,展现杨浦滨江如何通过文化艺术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据悉,杨浦滨江作为上海的新兴文化地标,一直致力于推动公共艺术的发展,通过举办各类艺术活动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文化享受,同时促进艺术与市民生活的深度融合。这一系列公共艺术活动,不仅旨在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杨浦滨江的文化品位,更助力上海加速迈向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

观展Tips

《交织:丁乙公共艺术实践二十年》

展览地址:杨浦滨江明华糖厂一层(安浦路与宽甸路交叉口东40米)

展览时间:即日起至5月26日

展览信息:免费开放

文字/图片:王歆瑜

编辑: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