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选出哪款武器在这场延续两年多的俄乌战争中受伤最重的话,我猜,很多人应该都会投票给苏35:不仅把自个多年来累积的宣传形象颠覆得一塌糊涂,甚至连带着打没了整个苏俄航空装备未来的国际军火市场·····

年纪大一点的资深军迷应该还记得,当年苏35刚出来那会,还是挂着苏35BM的名号,真可谓是风头一时无俩:著名的07号苏35绝对是那时所有世界级航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明星了,酷炫的飞行动作,傲人的各项性能指标,再加上前辈苏27苏30畅销所带来的品牌效应,毫不夸张的说,当时几乎不会有人怀疑俄罗斯人对这款战机的定位:F22之下天下无敌,F22之上一换一······

而苏35神话真正开始被质疑,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10年前后来华参加珠海航展的时候:粗劣的涂装工艺,老气的座舱布局,傻大黑粗的推力矢量喷管···让很多去了现场看到了07号机实物的资深军迷们陷入了深深的怀疑:就这玩意,真够格称自己为4+++代战机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种质疑大多还没形成气候,随着14年苏35真正开始入华,网络世界对这款战机的鼓吹也重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各种奇谈怪论开始盛行,要么说是看中了三维推力矢量;要么说是看中了雪豹无源雷达;要么就说是看中了结构优化····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回顾这次明显看走眼了的交易,我倒觉得这更像是一次外交行为,或者说纯粹就是给将来可能的对抗提前安排的后手:区区24架的采购加上明确要求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汉化,也从没考虑过融入PLAAF的作战体系之中,除了拿来扮演假想敌蓝军之外,8000万美金一架的单价属实算是亏到家了···

历史的循环往往就是这么诡异:当年东大空军的选择直接成就了苏27的品牌,间接毁掉了米格29的未来;苏35在东大空军中的边缘化,也在事实上抑制了其市场的扩展,目前看来,除了东大空军,苏35是一架都卖不出去了···

而俄乌战争实际上也只不过是压倒骆驼脊背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