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不易,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与您进行讨论和交流,同时也能带给您与众不同的参与体验,感谢您的支持!
有毛不吃掸子,有腿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
上可以吃鲍参翅肚,下可以吃野菜昆虫。
——汪曾祺

汪曾祺沈从文弟子,《沙家浜》的编剧。他不仅是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还是一位美食家,俗称吃货,被戏称为作家界的洪七公

金庸称他满口留香,贾平凹赞他“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他自己则说: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再多崇高的理想,再激昂的生活,最终不过是回归到平常最简单的一日三餐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曾祺的书,读着读着就饿了。他的散文,读着读着就馋了。

他描绘镇江肴蹄“瘦肉颜色殷红,肥肉白如羊脂玉,入口不腻”,让人馋死!

他的《人间至味》精选了46篇美食佳作,涉及天南海北、春夏秋冬、人间百味的地方名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他是最会写文章的吃货,果真是名不虚传。在他的文中,雅俗相间,娓娓道来,他不仅是在记录一道道美味的佳肴,更是在抒发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煮干丝。鸡汤或骨头汤煮。若无鸡汤骨汤,用高压锅煮几片肥瘦肉取汤亦可,但必须有荤汤,加火腿丝、鸡丝。亦可少加冬菇丝、笋丝。或入虾仁、干贝。欲汤白者入盐。或稍加酱油(万不可多),少量白糖,则汤色微红。拌干丝宜素,要清爽;煮干丝则不厌浓厚。
无论拌干丝、煮干丝,都要加姜丝,多多益善。
——汪曾祺《家常酒菜》

《家常酒菜》记述的浓汤煮干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常酒菜》记述的浓汤煮干丝

在他的散文《家常酒菜》中,他介绍了诸如拌菠菜、煮干丝、松花蛋拌豆腐、扦瓜皮、炒苞谷、芝麻酱拌腰片、拌里脊片、塞馅回锅油条等诸多家常菜的详细做法,并且都是自创,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如果你喜欢动手,不妨参考一下。

家常酒菜,一要有点新意,二要省钱,三要省事。偶有客来,酒渴思饮。主人卷袖下厨,一面切葱姜、调作料,一面仍可陪客人聊天,显得从容不迫、若无其事,方有意思。如果主人手忙脚乱,客人坐立不安,这酒还喝个什么劲。

芝麻酱拌腰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芝麻酱拌腰片

汪曾祺还曾经写过一篇散文《手把羊肉》,通篇没有雕琢痕迹,文笔一点都不僵硬,更贴近百姓生活,平淡,真实而且含蓄,把内蒙人都琢磨得透透的。先看他描绘杀羊:

蒙古人杀羊真是神速,不是用刀子捅死的,是掐断羊的主动脉。羊挣扎都不挣扎,就死了。马上开膛剥皮,工具只有一把比水果刀略大一点的折刀。一会儿的工夫,羊皮就剥下来,抱到稍远处晒着去了。看看杀羊的现场,连一滴血都不溅出,草还是干干净净的。

接下来就是品尝美味了,他在文中说“一生中吃过的各种做法的羊肉中,他以为手把羊肉为第一。如果要给它一个评语,他会毫不犹豫地说:无与伦比!”,看得我都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把肉”即白水煮切成大块的羊肉。一手“把”着一大块肉,用一柄蒙古刀自己割了吃。蒙古人用刀子割肉真有功夫。一块肉吃完了,骨头上连一根肉丝都不剩。

他还说:牧民对奶、对肉都有一种近似宗教情绪似的敬重,正如汉族的农民对粮食一样,糟蹋了,是罪过。因此,牧民都教育孩子要把肉吃干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喝酒吃肉,吃肉当然离不了酒!在文中他对地方风土人情的了解不亚于当地人。

吃肉,一般是要喝酒的。蒙古人极爱喝酒,而且几乎每饮必醉。我在呼和浩特听一个土默特旗的汉族干部说“骆驼见了柳,蒙古人见了酒”,意思就走不动了——骆驼爱吃柳条。

羊尾油一般是吃不到的,他还介绍了羊尾油的美味:

我在四子王旗一家不大的饭馆中吃过一次“拔丝羊尾”。我吃过拔丝山药、拔丝土豆、拔丝苹果、拔丝香蕉,从来没听说过羊尾可以拔丝。外面有一层薄薄的脆壳,咬破了,里面好像什么也没有,一包清水,羊尾油已经化了。这东西只宜供佛,人不能吃,因为太好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还披露过这样一件趣事,据传京城老饕公认。汪曾祺会写会做,但做的味道不如王世襄。

曾有一次王世襄请客,汪曾祺上桌,尝某菜精致,遂讨其方。后著文记之,绘声绘色,宛如己出。不明者传言汪曾祺世间第一神人云云,后有好事者与王世襄同席,尝得此味。遂问王老果是某味乎?王老欣欣然颔首。此公又云,概汪曾祺授之。王世襄老大不高兴,白此公。此公找来汪曾祺原文对之,王世襄此后不再与汪曾祺同席哉!

《家常酒菜》记述的塞馅回锅油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常酒菜》记述的塞馅回锅油条

在散文集《慢煮生活》中,汪老还觉得自己不是最能吃的。

在西南联大期间,他说:“大学生大都爱吃,食欲很旺,有两个钱都吃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学初期,每逢周日,汪曾祺便会与同学们结伴探索美食。不久,他们的味蕾已遍尝各大名店的招牌菜。

从汽锅鸡的鲜美,到过桥米线的细腻;从新亚饭店诱人垂涎的过油肘子,到东月楼独具匠心的锅贴乌鱼;从映时春餐厅外焦里嫩的油淋鸡,到小西门马家牛肉馆让人回味无穷的牛肉佳肴。

包括厚德福酒家那令人难忘的铁锅蛋,到松鹤楼内软糯入味的腐乳肉;直至连上海风味的小西门三六九面馆里,那大排骨面的浓郁醇厚,也都一一成为了他们的美好记忆。

西南联大旧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南联大旧址

当年联大新校舍的大门外,一个卖煎鸡蛋饼的广东老太太很受欢迎:

“广东老太太很舍得放猪油。鸡蛋饼煎得两面焦黄,猪油吱吱作响,喷香。一个鸡蛋饼直径一尺,卷而食之,很解馋。”

《家常酒菜》记述的凉拌菠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常酒菜》记述的凉拌菠菜

汪老的文字,不仅让人目之所及皆是美好,更让人心生向往。

他不仅仅描绘食材的本真之味,新鲜与纯粹跃然纸上;还巧妙地捕捉了各地菜肴的独特韵味,让读者仿佛能穿越地域限制,品味南北风味;更有对亲手烹饪之乐的深情叙述,展现出厨房里的温馨与创造的乐趣。

汪老自创拌里脊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老自创拌里脊片

每一处笔触,都是对生活之美的深情赞歌,引人沉醉于字里行间的味觉盛宴。

我喜欢真实不装、还不显摆的汪曾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