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简七读财” ,发送消息“理财小工具”

免费领取“40个赚钱工具资源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上好,我是简七编辑部的犀利君。

今年4月份,有2个金融数据出现「滑坡」:

一个是社融数据,4月份新增社融-1987亿元,是自2005年以来的首次为负,同比少增1.4万亿元;

另一个是M1数据,4月份M1同比增长-1.4%,是继2022年1月后的第二次负增长。

很多朋友经常会看到这些宏观指标,但不知道该怎么解读这些指标的变化,以及对股市会有哪些影响。

今天就来和你聊一聊这两个指标,看完本文,你也能学会运用宏观指标,分析国内经济未来的走势。

01

首先,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社融是什么。

社融的全称是「社会融资规模」,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钱

其中,借钱的一方可以是个人、企业或政府,金融体系包括金融机构(银行、证券、保险公司)、金融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说,一家企业想要扩大生产,但是缺少资金,它可以去找银行借钱,也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来筹钱;

再比如我们个人买房,找银行办理的房贷,也会算在「社会融资规模」里头。

要提醒一点,社融只统计实体经济通过金融体系获得的钱,像金融机构之间互相借钱,或者企业和企业、个人和个人互相借钱的行为,就不会被统计在内。

截止今年4月末,我国的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是389.93万亿元。

可以理解为实体经济(通过银行贷款、债券融资、股票融资等)累计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是389.93万亿元。

新闻中提到的,4月社融新增-1987亿元,指的是增量,不是存量。

当月社融的增量为正,整个社会从金融体系中获得了新的资金,表明企业和居民对未来有信心,愿意借钱投资或消费。

如企业拿到钱后会进行生产扩张(购置新设备、新增就业岗位等),工人的收入增加了,消费也会跟着增加,最终就能拉动实体经济增长。

反之,当月的社融增量为负,意味着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在减少,可能表明企业和个人对经济前景持谨慎态度,减少了新增借款或积极偿还旧借款。

社融增量为负,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呢?接着往下看。

今年4月社融增量(-1987亿元)比去年4月社融增量(12249亿元),减少了14236万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分项来看,政府和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减少近8000亿元,反映政府和企业4月份发行债券的节奏偏慢,主要是5月份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未落地,地方政府发债也处于观望状态。

另外,比较重要的「人民币贷款」(反映企业和居民部门向银行借钱的项目)同比减少了1125亿元。

进一步看新增人民币贷款(央行专门公布的数据,与社融的统计口径有些不同)的构成,主要分为居民贷款和企业贷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份,居民贷款同比减少了2700多亿左右,企业贷款同比增加了1700多亿左右。

其中,企业的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同比都是负增长,但票据融资同比增加7100多亿,有力地支撑起企业融资需求

票据融资,是指银行通过购买企业持有的未到期票据等方式,为企业提供短期融资,因为有着票据作背书,相比贷款更安全。

当银行大量增加票据融资的时候,一般是经济比较低迷,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高,银行采用低风险的信贷手段开展业务,导致票据融资高增长,最终拉高了企业新增贷款相关数据。

*关于社融分项的完整构成,可以参考晚报《经济好不好,这个指标告诉你|社融规模》

02

其次,再来说说M1。

央行公布的货币供应量,有3个常见指标:M0、M1、M2

M0指「流通中的现金」,包括企业、居民手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M1指「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反映整个社会当前现实的购买力,也叫狭义货币。

M2指「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反映整个社会潜在的购买力,也叫广义货币。

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供应量(M2),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社融是从资金供给侧,反映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M2则是从需求侧,反映了全社会对资金的总需求,两者相互补充,长期走势大体上很接近。

那么M1和M2又是啥关系呢?

举个例子,当企业从银行那里借到钱,如果它对未来经济看好,会先转化为活期存款(M1),用于扩大生产、支付员工的工资,剩下的存成定期(M2),这会导致M1的增速高于M2;

反之,如果企业不看好经济前景,就不愿意借钱扩大生产规模,或把活期存款存成定期,就会导致M1的增速低于M2。

今年以来,M1的增速一直低于M2,4月M1同比增长为-1.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低的M1增速,一方面是与实体经济不够活跃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4月份叫停了「手工补息」。

在此之前,商业银行为了完成监管的放贷任务,会给优质企业提供贷款优惠,企业可以用较低的利率(如2%)借到钱,然后转头再去买利率较高(如3%)的大额存款产品,无风险地套取1%的利息,相当于银行补给企业这部分利息。

表面上,企业的贷款增加了,活期存款(M1)也在增加,实际上银行这么做,是通过牺牲自身利润制造出虚假的「贷款繁荣」,所以央行发布政策,禁止了「手工补息」。

受此影响下,许多存款资金转移到性价比更高的银行理财等产品,导致M1增速有较大下降。

03

看到这里,我们简单总结一下:

4月社融增量转负,主要是当月政府债发行节奏偏慢,企业和居民部门贷款需求不足,只能依靠企业票据融资支撑;

4月M1增速转负,主要是监管部门禁止「手工补息」,叠加实体经济不够活跃,导致M1增速显著下降。

展望未来,大家也不必太过悲观——

一方面随着5月份的发行,政府专项债的配套也会逐步跟上,未来有助于拉动基建投资;

此外,近期各地频出,对居民部门贷款需求也会有所刺激,具体效果值得后续期待一下。

另一方面,股市今后能不能持续向上,也有赖于经济基本面的支撑,金融数据往往是判断经济形势的风向标。

M1和社融,就是两个重要的「领先指标」:

M1同比增速,一旦从低位持续攀升(接近于M2增速),同时,社融分项里「企业中长期新增贷款」同比大幅增长,两个数据同步改善。

说明企业对未来有信心,愿意借中长期的钱扩张生产,经济大概率会越来越好,这个时候股市也会迎来较持续的一段上涨行情。

最后放一张总结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安

参考资料: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指标》,很帅的投资客,20190621

《央行是怎么印钱的?》,很帅的投资客,20200129

《哪些因素:影响当前融资?——4 月金融数据点评》,海通证券,202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