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讯!喜讯!

特大喜讯!

《起初·鱼甜》出版了!

至此,王朔耗时十五年的长篇巨著

起初》系列彻底完结!

想要等出齐再下手的小伙伴们可以放心入坑了,心急的话请赶快拖到最后猛戳链接下单购买!

不仅广大朔粉们喜大普奔,连朔老师本人也乐坏了。

 闭关十五年,王朔乐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闭关十五年,王朔乐坏了。

用朔老师本人的话说:以往作品多少都在写自己,可算非虚构;只有《起初》,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写完这本书,我就踏实了。

四卷《起初》是什么关系?

为了让小伙伴们快速弄清这部让王朔终于踏实了的大作的故事线,我们先来上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说来,《鱼甜》和《纪年》剧情紧密相连,大致可以视为上下册,而《竹书》《绝地天通》两卷,则更像是支线。至于阅读顺序嘛,如果是新入坑《起初》系列的朋友,我们有三种建议:

秩序善良派:当然是按照作者的原始写作顺序来咯~鱼甜→竹书→绝地天通→纪年

急急急派:我要第一时间看完主线再来看番外篇!鱼甜→纪年→绝地天通or竹书

混乱邪恶派:管那么多干嘛,我随便抓起一本就开整!(其实也不是不行)

上古版《阳光灿烂的日子》开播

搞清了故事线之后,让我们来看看这本新鲜出炉的《鱼甜》到底有什么趣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是古代故事,但在《鱼甜》中,王朔并没有试图还原一个尽量接近历史真实(或者说我们想象中的历史真实)的时代,用他在自序中的话说就是,“起居细节也不在我关切视野内,千年之下较内个拙劲才叫犯傻”。之前在《纪年》出版时有读者评论,这是李东宝夺舍了皇帝。但是,和当下流行的穿越剧不同,王朔不是单纯让古人说出现代人的话,而是将整个古代全部化为现代性的回音。

例如,《鱼甜》的皇宫澡堂,竟然像是一个洗浴中心,不仅可以泡澡桑拿,洗头搓澡还要看手牌(顺便说一下,皇上的手牌是七十一号);众多因七国之乱被削去爵位的刘姓王族,为了谋生,纷纷在宗庙门口摆起了摊儿,“小肠刘”“煎饼刘”“鱼头刘”“砂锅刘”“面茶刘”无一不有,号称皇家小吃城;为了方便收集匈奴等各外邦的信息,情报署的王恢经营了一家国宾馆西餐厅,提供各种红酒奶酪烤牛排,一时间成为京城纨绔子弟们的网红打卡地……

就是在这样的“现代”舞台上,《鱼甜》的故事上演了。主角“上”此时尚未亲政,换句话说,是当皇帝还不是皇帝的时候。他干出的种种事情也让现代的读者看来无比亲切:逃课,顶撞老师,打群架,谈恋爱,开趴体……与其是万人之上的人主,倒不如说是个穿越回古代的大院少年

而皇上的亲朋好友们也都一样生动活泼、亲切如邻。例如护食的奶奶窦太后:

我奶奶双目失明,吃饭,绝不说话,特别护食,拿手罩着碗,往嘴里扒拉,天塌下来,等碗干净再说。姑说,如今岁数大了,不舔碗了。

有洁癖的碎嘴妈妈王太后:

蹭——,壁虎似的上了窗台,沿着窗台矫健移动,够着掸房梁灰,啧啧咂着嘴:瞧这土!

靠胡编生僻字混成文化名人的文艺青年司马相如:

说生造是夸我,我还真是生造,本着吠声绘影,不怕笔划多本旨,看晕一个算一个。我们成都乡亲都管我叫文妖。

还有古怪精灵的阿娇、三好学生司马迁、黑道老炮灌夫、社会人王恢等等。在《鱼甜》之中,年轻的他们是混社会的问题青年,是不靠谱的撩妹高手,是喜欢接话吐槽的跟包小弟,但首先,是活在那逝去的青春中,有血有肉的人。

这些充满了身边感的人物设定,以及充分关注小人物的精神,正是最为典型的王朔风格。在抽离了传统叙事赋予历史的重大性、绝对性之后,王朔为故事注入了一种喜气洋洋的轻盈感和狂欢感,也正因为如此,《鱼甜》可以说是四部《起初》中最接近王朔早期作品的一部,或者说是“含朔量”最高的一部。这些血肉丰盈的人物,共同演绎了一出出欢乐荒唐的青春活剧,从这个角度来说,《起初·鱼甜》可以算得上是一部上古版《阳光灿烂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见欢乐,二见残酷

然而,和《阳光灿烂的日子》不同的是,经历了岁月的磋磨蹂躏之后诞生的《起初·鱼甜》,看似谐谑恣意的文笔中少了一份青涩与狂野,多了一份难以言喻的五味杂陈。

所有能让人深刻铭记的青春故事,落脚点无不是残酷和遗憾。因为,青春之所以能让我们念念不忘,正是因为它短暂易逝,在猥琐而强大的现实面前脆弱不堪。或者说,它的力量正来自于它的脆弱。因此,无残酷,不青春。《鱼甜》亦然。那些看似远离家国大事、过着情景喜剧般日子的少年们,其实都在以各自的命运为苍凉的人世提供着不动声色的注脚。

例如,七国之乱让无数昨天还在痛饮青春美酒的年轻人直面战争的暴烈:

他眼中流矢那个夜晚,余光看见章六儿和菜刀队哥儿们坚守在大营西北角,与吴军精英部队吴钩队彻夜肉搏,破晓,吴军停止攻击,那个阵地已无站立之人。学长讲了一个细节,为了防止逃亡,新生营士兵平时睡觉都是十人一组用锁链穿着,敌军突然来袭,来不及开锁,很多人都是十人十一脚并肩战斗,死也就死在一起了。

在一众小伙伴中最吊儿郎当的王朔(望气郎,史有此人,和作者重名纯属巧合我信你才有鬼),一直在和父亲互相伤害,即使在父亲处斩前夜的最后一次相见,也未能实现内心渴盼已久的和解:

忍不住。朔儿说。说完我也特后悔。抬杠就是我们俩的交流方式。跟谁我都能好好说话,就是见了他,每一句都想驳他,每一句都是教训我。朔儿流下眼泪:最后一面还吵了顿架,而且我临别还说了一句特别恶毒的话:您到死都是一个没活明白的人,枉来人世走一遭。

将《鱼甜》和《纪年》这互为表里的两卷联系在一起,就更能发现这种痛彻心扉:美艳飒爽的阿娇,迷失在梦中,被废冷宫;不靠谱的代名词王朔,和张骞互换身份远走西域,变成了满身风尘的大叔,最终死于国事;喜欢喝酒交朋友的社会青年王恢,没能一展宏图,卷入田蚡和窦婴的政治阴谋,下狱身死;文艺青年司马相如,才尽,身材样貌都走形,死于糖尿病;“嫩芽嫩芯地叫爸爸”的可爱贝比李陵,血战之余被迫投降匈奴,灭族。

这恰如我们的现实:青春活剧落幕后,留下的是平庸而残忍的日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朔的文字,永远出乎意料

然而,王朔并没有止于对青春的哀叹,他展现出的是生命更加丰富多元的层级感。在《鱼甜》的文字中,也常能见到各种看似矛盾的复杂感情彼此交融。

时而是资深猫奴的真情告白:

我说那你合适养猫,你不付出,它也不付出,就拿眼神调整你,让你觉得你本善良。刘胜说真吗,猫那么友好呢,我不用跟猫对眼神,我那么多圆脸女朋友还看不过来呢。我说那不一样,女朋友眼神多错综啊,猫,四个字:何其无辜。

时而是醉梦中的奇绝幻象:

我俯下身,地板顷刻透明,明亮如鱼缸,缸内有冰河,河中有蓝藻,藻中有游虾,虾肉似糯米,米粒似泪滴,这颗泪滴呀滴,垂直坠入近乎月白的深潭,一管洞箫吹得满屋落霜。

时而是椎心泣血的顿悟:

人事皆非,心思如烟,亲系于心,爱系于心,抱负于心,都是浮光射尘,掷斑成影。

甚至还可以把碎嘴胡扯的搞笑和看穿人世的绝望,以一种奇怪而有趣的方式组织在同一段话里:

我特别爱幻想惨败,大失意,大落魄,穷在闹市无人问,死到眼前忍回头。我希望的归宿,是在一座不知名大山中,山上全是冷杉,山外是波涛汹涌怒海狂涛,风雨如磐,哥们儿形销骨立,目光如豆,躺在一个很舒服床上,久已失联儿女赶来,呼唤着我,爹,爹,有什么话您就赶紧说吧。我说——我实在受不了临死一句话没有,尽管那样最牛掰,但是我这个话痨,还是要说滴:做孤魂野鬼,死不还乡。

正如一位读者的评论:《起初》初看想笑,再看想哭,最后才知道,人生就是哭笑不得。

当然,人生的答案未必就是哭笑不得。而《起初》系列也并没有想要为我们提供什么答案。王朔不只是想要探寻个体命运的方向,而是试图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汇流成河,让万千各不相同的人生选择水乳交融。这不是抹煞个人的宏大叙事,而是在充分肯定一切个性的同时,寻求彼此理解,以及理解这个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说,包括《鱼甜》在内的《起初》系列,更像是一颗包含了无限可能性的种子,有待我们用自己的经历和感情让它发芽,至于长出了什么,用王朔的话来说就是:

播下的是狮和鹰,收获的是猫头鹰。现实很荒诞,种子无辜,错不在飞播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猫头鹰也很好,黄昏时起飞,既可爱又聪明。但愿每一个喜欢王朔、喜欢《起初》系列的朋友,都能收获自己的猫头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朔新书《起初·鱼甜》重磅上市

附赠“起初完结纪念”精美藏书票!

▼点击下图,即可抢先购买▼

《起初》精装全四卷·典藏函套版

即将上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