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第二野战军名将王近山,是解放战争史上赫赫有名的一员战将,绰号“二野朱可夫”。不光在二野当中战力排名前列,即使放在全军里面,其战绩也是数得着的。但是王近山在1955年全军大授衔时,只被授予中将军衔,这被不少人认为评得有些低。至今有些朋友提起王近山的军衔,还误以为他是开国上将,其实不是。这是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1年,王近山率军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当时他指挥了第三兵团,从第五次战役开始就在朝鲜与联合国军交战。按说在抗美援朝时担任过兵团首长的我军将领,回国之后大部分都是上将军衔。比如宋时轮、董其、杨得志等人,他们都是开国上将,为什么王近山却是例外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王近山没有“转正”,他是第三兵团的代理司令员,“代”的是陈赓大将的职务,陈赓在第三兵团入朝初期尚未到达前线,由王近山指挥该兵团参加第五次战役。所以相对于其他的兵团司令,王近山是要矮半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第五次战役令王近山的声望有些往下走。因为王近山指挥的第三兵团所辖180师,成为了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在一次战役里战损率最高的部队,数千人被联合国军俘虏。这一战被志愿军视为耻辱,王近山和韦杰(60军军长)的个人前途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在这次战役中,以指挥能力见长的王近山却犯了一个细节失误,就是没有对180师做具体部署,而是顺手将志愿军司令部的电报转给了下级各部队,缺乏准确和严谨的态度,导致180师身陷重围。为此彭老总大为光火,在战后怒斥了王近山。王近山之所以没能被评为上将军衔,跟这一战的失误确实是有关联的。除了在朝鲜的具体战绩一般外,还要注意王近山入朝的时间:他入朝时,前四次大战役已经打完了,和其他几个主力兵团司令相比,他入朝的时间比较晚,也影响了歼敌战绩和后来的个人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近山的军衔略低,跟他的早期资历也有关系。虽然解放战争中这位二野名将表现出色,还打出过襄樊战役这种全歼敌军、破敌城池,活捉司令康泽的“猛虎掏心”战例,但是在红军和抗战时期,王近山的资历比不上他的一些老战友。只需简单了解下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几位二野将领,就可以看出一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时期,李达上将已经是129师的参谋长,而杨勇上将抗战时是团长,解放战争后期杨勇是第五兵团的正牌司令员;陈再道抗战时就是三八六旅的副旅长,而陈锡联虽然抗战时只是716团团长,但却在解放战争中成为二野第3兵团的首任司令员。王宏坤更不用说了,是原三八五旅的旅长。跟这些上将们比起来,王近山的资历就要浅不少,抗战初期他只是772团的副团长,而解放战争后期,他是副兵团级的将领,跟上述几位确实有一定的差距。虽然他的职务一直在晋升,但就时间进度而言落后于几位真正的上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资历角度去分析能不能评上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1952年定级时,王近山和四野猛将韩先楚都是副兵团级将领,这种级别不一定能获得什么军衔,上将中将都有可能。结果韩先楚后来就成了上将,王近山只是中将。还是要结合关键节点上对于部队和国家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从后来的历史看,不管王近山评为上将还是中将,都因为家庭生活问题被组织干预,被定性为犯了错误,不仅职务上连降数级,丢了大好前程,连军衔也成了“大校”,这就是后话了。就军事角度而言,王近山将军是公认的我军建国前后指挥能力最强的将领之一、他和王必成、钟伟等人也都被认为是军衔不高,但实际水平堪比上将的我军猛将,为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王近山中将是《亮剑》电视剧主角李云龙的原型之一,两人的迅猛打法和大胆进攻战术,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