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movies & book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月,为您推荐一部温暖的剧情片《留校联盟》。该片讲述了脾气古怪的老师保罗被迫在圣诞假期留校照管学生期间,与无处可去的问题学生安格斯、深陷丧子之痛的食堂经理玛丽,互相加深了解,建立友谊的故事。老师的自我牺牲令每一位观众动容,在安格斯的一生中能遇到保罗这样的良师,实属幸运。在校长室外等候命运判决的一刻,是玛丽陪伴在安格斯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在无形中,他们已经视彼此为家人,未来他们三人还有机会再相见吗?或许吧,但至少他们曾一起共度了一个圣诞,玛丽和安格斯收到了保罗精心准备的礼物——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我想这本书将伴随着回忆被他们永远珍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留校联盟 》

(20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演: 亚历山大·佩恩
编剧: 戴维·赫明森
主演: 保罗·吉亚玛提 / 多米尼克·塞萨 / 达明·乔伊·伦道夫 / 卡丽·普雷斯顿 / 布雷迪·赫普纳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3-08-31(特柳赖德电影节) / 2023-11-10(美国)
片长: 133分钟

豆瓣评分:7.8

剧情简介

预科学校巴顿学院的老师保罗不太受欢迎,不管是学生、老师还是校长,都不太喜欢他,他们觉得他浮夸又僵化。在1970年的圣诞假期,保罗留在了学校监督无法回家的学生。几天后,只有一个学生留了下来——一个名叫安格斯的15岁捣蛋鬼,他是一个被不良行为破坏的好学生,总是在被开除的边缘试探。与保罗和安格斯一起留下的还有学校厨师长玛丽。这三个截然不同的失意者组成了一个奇怪的圣诞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选短评

雕刻时光

无论是讲故事的方式、戏剧的处理方法、角色形象的塑造、还是镜头语言的使用给人的感觉都像是一部30年前的电影,但这并不是贬义的形容,也丝毫不影响所展现出的情感力量,动人又充满诙谐。当然当中也有很多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反常规的很高级的细节设置,如当以为派对上要成就三对恋人时紧接着就破了一盆冷水,当以为父亲会为儿子骄傲时立刻就迎来不尽如人意的现实,当以为在餐厅老师要给失落的学生来上一碗心灵鸡汤时马上就被第三人的到来风趣的打破。这部电影大概率会成为大家日后圣诞节片单里的新成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饮歌:

浓浓的怀旧和简单的感动,好久没有在大银幕上看到这么诚恳、真挚、满满人情味的美国电影了。整部电影复古的画面,跟影片里70年代的故事相得益彰,呈现了几个孤独的灵魂从相互陌生到相护取暖,再到相互成全的过程;它没有壮烈的牺牲,也没有蜜意的浓情,但是它呈现出的效果却如一股暗涌的暖流,缓缓流过观众的心底,让影片里的白雪寒冬变得温暖如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kaaa :

全方位1970年代的复古,镜头,配乐,场景,道具,甚至演技。失去儿子的黑人女厨师,独身一辈子的历史老师,被留校聪明但坏脾气的学生。人生几天,但需要过去、当下和未来共同组成,以及每一个孤独渡过圣诞节的独立的人背后的人和故事组成。而这些背后的复杂一点也不复古,就是人类面对的永恒,时刻都正在发生,过去发生过,未来也将发生。当然最后老师的自我牺牲是永远的人性和人类存在的意义价值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frozenmoon:

一场大雪里的节日,几个孤独的人,一个精神意义上的家。这电影纯情得不像话,古典得义无反顾,所有起承转合都像老实巴交的学生作业般严丝合缝,没有玩弄,没有耍弄,特别鸡汤且故意让你知道它是鸡汤,但就是觉得还是要喝一口,这个当下世界像一场巨大感冒,一口鸡汤缓解了症状。

(注:简介、影评与剧照均选摘自豆瓣)

沉思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者: [古罗马] 马可·奥勒留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5月1日

扫码进入书仓

立即借阅

书目简介

《沉思录》是公元2世纪后期古代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传下来的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利用四方征战与政事辛劳之间的片暇,记录下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为后世在人生向度上开启了别样的风景。
《沉思录》是斯多葛派哲学发展的里程碑式著作。它的每一页都充满了智慧,正是通过《沉思录》等少数传世之作,斯多葛派哲学精神才得以流传至今,并深深植入近代西方文化精神之中。

编辑推荐

在翻看《沉思录》的过程中,似乎保罗老师的形象更加丰满了,有很多章句,都像是电影中的保罗会引用的,“做事不可迟缓,言谈不可杂乱,思想不可模糊”,“需要自己决定如何去做的时候,何必迟疑?如果你能看清你自己的路子,高高兴兴地走去,不要转向;如果你看不出路子,退回去和顶高明的人商量商量;如果有什么别的障碍发生,秉持显然公正的原则,尽可能地审慎地向前迈进好了。”所以这本书在电影中绝不仅仅是作为圣诞礼物一闪而过,而是暗示了主人公心灵的追求与准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选 段

怎样才能解脱自己,不为世俗所累?像一个罗马人那样,时时刻刻注意运用自己的理性;还要带着人的全部尊严,带着友善、自由和正义的情怀去力行当下必做之事。想象我们当下的每一个举动,就是我们人生中的最后所为,要心无旁骛地专注于人类固有的理性,不要让伪善、自怜和欲壑难填等不良品性再干扰我们真正地按理性行事。这样,我们便解脱了。要想像神灵一样自在从容地生活,就必须舍弃一些东西。占有的越多,只会使心灵更累;占有的越少,才能使心灵更宁静。

历史通常保持一种沉睡的姿态,探寻者的目光唤醒它的生命。只有正确理解了生命的意义,才能正确地面对死亡,反之亦然。但是,灵魂永远是醒着的,进入时间的深层,生命便会呈现它的全部生动。在精神的连接中,生存和死亡的转换,时间与空间的过渡,变得自然而从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陈祎榕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做分享之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