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6月4日文章,原题:为什么过度积极对身心健康有害 我们都知道,积极的态度对我们有好处,正确的心态对我们的健康和幸福有真正影响。但事实证明,“好心态”也可能过犹不及。心理学家发现了一个“有毒积极性”的例子——强行乐观地解释我们的经历,同时抑制负面情绪,会造成真正的伤害。“有毒积极性”已经成为学界和流行文化中的热词。尽管如此,“幸福是一种选择”和“积极是一种心态”的信息比比皆是。

我们倾向于回避人类经历阴暗面,哈佛医学院的苏珊·戴维说,关于我们如何表达情绪的长期以来就存在的规则,让人们制定出避免消极情绪的策略。她将这种现象称为“积极性暴政”。如果有人陷入困境,会被劝告要更有信心,而不是被鼓励去探索根本原因。

在很大程度上,支持“幸福是一种心态”的人告诉我们,情绪可以通过积极的心态被“改变”,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和“关注美好事物”等陈词滥调来劝告那些心情不好的人。最糟糕的是,它宣扬一种伪科学观,即可以通过思想就可以“实现”物质上的舒适和健康。然而,越来越明显的是,积极性有其局限。不切实际的乐观和悲观都与更高的死亡风险有关。大量研究表明,忽视负面情绪可能对心理健康有害。202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当我们不可避免地经历负面情绪时,可能损害我们的心理健康。“所谓的负面情绪是人类经历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戴维说,“不管我们喜欢与否,一些外在的东西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会有一些关系结束,我们会面对失落和失望,有时我们会莫名其妙地感到沮丧。”我们可以简单地压制他们的想法,会给那些正在遭受痛苦和有精神健康问题的人贴上缺乏意志力或精神脆弱的标签。

虽然压抑负面情绪对心理健康有害,但沉湎于消极情绪也不是一种健康的策略,因为我们会陷入恶性循环中。相反,戴维说,我们需要能够忍受不舒服的情绪,接受它们作为人类经历的正常部分,并学会理解它们在心理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当人们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而不是判断心理体验是好是坏时,他们的情绪会变得更有弹性,在面对环境压力时经历的负面情绪更少,幸福感也越强。

把“接纳情绪”作为一种调节策略,不需要因为感受到负面情绪而评判自己,而是径直体验它们,并理解它们会过去。适量的积极性可以创造奇迹。在逆境中奋斗时,我们会获得韧性和成长。戴维说,“情绪揭示了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关心的人和事。拥有能让我们接受自己情绪的工具,是心理健康的一部分。” (作者康纳·费利,陈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