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半

本文字数:3511字

建议阅读时间:9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继早前的“商标”风波后,国内两大体育平台直播吧和懂球帝又在同一日隔空“角力”。

5月13日上午,直播吧官宣与河北雄安之光足球俱乐部正式建立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前者正式成为球队2024赛季主赞助商,直播吧的LOGO也将出现在雄安之光的臂章上。值得一提的是雄安之光也是直播吧品牌历史上,首支赞助球队。

正当行业内所有人都在热议直播吧赞助雄安之光时,懂球帝在15点官宣与青岛追风少年续约,双方达成长期合作继续深度打造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官宣新闻稿中,懂球帝的标志将会出现在正式比赛服的后背位置。

距离懂球帝商标被拍卖过去仅仅约半个多月的时间,双方又在绿茵场上展开了“较量”。有趣的是,雄安之光与青岛追风少年都将征战2024赛季中冠联赛,不过前者在潍坊赛区后者在日照赛区,并不会在大区赛中直接对决。若两支球队顺利晋级16强,在后续的全国总决赛阶段中或许有望迎来直接交锋。

不过在同一日的官宣新闻中,经营状况相对较好的直播吧受到关注讨论的声音要相对更高。结合此前斥资2091万元成功竞得懂球帝商标,近期直播吧一改以往“低调”的品牌标签,动作不断在行业内外持续引起关注。

尤其是结合如今体育媒体行业整体走向下坡的客观情况之下,直播吧却“一反常态”接连出手。因此,直播吧的经营模式再次引起了行业的关注。

体育大年传媒却遇“寒冬”

直播吧逆势而上

农历立夏已经过去了两周有余,按照大家的设想原本在2024年这个体育大年,体育行业应该呈现出一番热火朝天的气派之势。不过事与愿违,体育媒体同仁再次感受到了“寒意”。

在今年1月,四大门户网站之一的网易举起了裁员“大刀”,网易传媒是重灾区。作为专注内容报道,但收益不高的网易体育业务,自然也难以避免裁员的最终结局。

从行业影响力来看,网易体育常年专注于原创内容,其中许多原创稿件在行业内受到认可。特别是网易体育旗下体育专栏“后厂村体工队”,“出厂”过许多高质量特写稿件,在行业内引起过广泛讨论。

但随着裁员的“大刀”落下,网易体育的精兵强将也都大多随之流走。据了解,网易体育还留有一部分同事服务即将到来的两个大赛,但在两个大赛结束后,他们的去向如何也并不明朗。

网易体育的裁员颇有标志性意义——虽然是消极的一面——那就是四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腾讯和网易的体育内容部门“全军覆没”。

体育内容,尤其是深度的图文内容已经逐渐被用户所抛弃。许多体育迷要不只关注即时资讯,要不只关注许多垂类自媒体发布的短视频内容。所以,以深度图文内容为主的门户网站被迫“脱节”了。

这四大门户网站中,搜狐体育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便减少了体育内容的投入。而从当初的内容创作者到赛事方,新浪体育是最早探索转型的体育媒体。新浪体育在2015年创办了IP赛事“3X3篮球黄金联赛”。不过新浪体育的转型也是被迫无奈,因为丢掉了当时在互联网时代抢占流量的王牌——NBA版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失去了NBA版权后的新浪体育仍有不少专注图文内容的体育记者,但他们当时的报道重点几乎都是围绕自家赛事了。行业内的图文内容报道,也就逐渐降低。

2022年5月,腾讯体育撤销六大业务组更是成为了体育媒体的另一件标志性事件。在大规模裁员之后,当时腾讯体育部只剩下了体育版权运营组、体育经纪、赛事直播、节目组等具有商务变现能力的部门。

在此之前,腾讯体育已在2020年7月将巨额的NBA版权成本转嫁到了腾讯视频上。而现有的这份合同,将于2025年到期。双方又进入到了续约关键的十字路口,在体育媒体处于下行的现状之下,以及腾讯高层在业务和架构上不断“瘦身”,腾讯还是否愿意付出如此高额的成本,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除了裁员和缩减战线外,品牌方预算不足对于今年的体育媒体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众所周知,体育媒体最大的收入来源正是广告。

根据笔者的观察以及与行业同仁交流发现,按照以往传统体育大年的体育营销节奏,许多品牌早已经在各大体育媒体平台进行投放,不管是To C端的视频节目和专题栏目中的商业植入,还是To B端的树立品牌调性和形象的软文,合作数量都大大减少。

如今距离欧洲杯开始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距离巴黎奥运会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除了体育营销两大巨头蒙牛和伊利外,许多相关品牌并未在媒体端发力。当然,这也与整个大的经济形势相关,品牌方每一笔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介绍完整个行业背景后,笔者无意渲染体育媒体如今的“寒气”,而是如实反映当前行业面临的困境。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直播吧逆势而上的关键所在,当大家都在勒紧裤腰过日子的时候,直播吧甚至还能够花钱赞助球队。虽然赞助中冠球队的成本并不高,但一分一毫如今对于企业来说也是需要深思熟虑。在这背后,更是体现了直播吧的生存之道。

避免花大钱买版权

低成本运营才是直播吧生存之道

与许多互联网大厂热衷于斥巨资购买版权为自家平台倒流不同,直播吧并没有在这方面花费很大的版权成本。从乐视体育、PP体育以及腾讯体育的过往经历看来,这似乎是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无可否认的是,优质的赛事版权虽然能够为平台带来巨额的流量,但平台与此同时需要耗费巨大的经济成本。先不说每年固定支出的版权费用,版权运营需要庞大的团队,制作节目、直播播出以及前方采编,综合起来都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而主要做资讯和整合直播网站资源,以跳转链接为主的直播吧没有版权的压力,这也是直播吧的“精明”所在——自身平台不提供赛事直播,但直播吧会帮球迷整合赛事的直播链接。

在当时互联网还未如当下发达的时候,球迷除了固定的电视台直播外,若想观看更多体育赛事的直播则需要耗费不少的功夫。而直播吧的创始人林玉峰既是球迷,也是计算机系的学生。因此,直播吧的前身便是林玉峰做的一个以赛事直播链接为主的聚合网站。

这意味着,2007年的直播吧是当时球迷看球的必经入口之一。提供赛事链接的聚合平台,而不是直接购买版权,这自然不用耗费巨额的经济成本。与上述的这些互联网大厂相比,相对“低成本运营”是直播吧的关键所在。

根据界面新闻官方财经号“电厂”在2022年8月的报道,林玉峰表示直播吧采买版权的标准既是价格要合理,又有一定的关注度。最终,直播吧衡量的是版权带来的流量和品牌价值,所以在版权采买上比较谨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低成本运营”还体现在直播吧选择的总部所在地——厦门。相比于许多互联网大厂选择在北京或上海,厦门不管是办公成本还是人力成本都要低于这两个地方。这两笔费用每年对上规模的公司来说,也是不少的支出。目前,直播吧的员工数量超过150人。

除此之外,直播吧也不像四大门户网站那样在深度图文内容方面有很大的支出,特别是内容采编的岗位。前往赛事现场采编所产生的差旅成本并不低,这也是为什么如今许多普通的体育赛事已经鲜少能够见到体育传媒在现场采访的身影。

当媒体都不能去到现场的时候,深度和前方的内容自然也就无从谈起。相反,转载其他媒体的文章或消息,或者与兼职写手合作往往是直播吧内容产出的常见方式。

在低成本运营的基础之上,结合可观流量用户转化而成的广告收入,是直播吧能够持续实现盈利的关键。“电厂”的报道显示,在2022年直播吧移动端的DAU(日活用户)在1300万左右。这些具备粘性的体育迷,既是直播吧的基本盘,也是直播吧在广告收入方面的重要支柱。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广告虽然对于直播吧来说是有利的,但在用户体验端来说并不是。目前直播吧iOS端的应用评分仅为2.9分(5分制),其中许多1分评论主要分为广告展示过多和流氓跳转应用两类。

在竞争对手逐渐萎缩的情况下,2024年的欧洲杯和巴黎奥运会对于直播吧来说是一个难得的“破圈”机遇。体育垂类的受众已经没有太大的增长空间,所以在持续盈利的基本盘之上,直播吧需要突破“行业天花板”。在体育产业下半场的角逐中,直播吧是继续保持“低调向前”还是“高调向前”,不知道各位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