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在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上,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结果正式公布,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成功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成为安徽省第一家县一级的国家一级馆。

由中国博物馆协会组织的国家一级馆定级评估,自2008年开始,每三年开展一次。在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场活动上,国家文旅部副部长、文物局局长李群宣布截止2023年底我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达6833家。截至2024年5.18当天,国家一级博物馆总数为327家。

国家一级博物馆,代表了博物馆在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水平评估达到了行业最高等级的标准和要求。作为一家坐落于县一级的博物馆,安徽楚文化博物能够成功晋级,主要依托于丰富的地域历史文化资源,也是地方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寿县博物馆)于1958年建馆,是全省最早的博物馆之一,新馆2015年6月筹建,占地200亩,建筑面积15510平方米,总投资3.2亿元,为全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馆内珍藏各类文物藏品1万余件套,涉楚文物700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30件套、三级以上文物2257件套。是全国重要博物馆,全国首批免费开放博物馆,2024年5月,正式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

新馆开馆以来,以国家一级馆创建为抓手,健全组织架构,拟定工作方案,统筹安排部署,序时稳步推进。

通过深入挖掘江淮楚文化和寿县历史文化元素,打造精品展览,吸引观众流量。精心策划推出大型基本陈列《安徽楚文化》《寿县文明史》;通过引进、联办、原创等多种形式策划推出各类临时展览20场次,以展览促交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水平,积极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保方针。

丰富活动载体,不断扩展宣教效果。通过馆自办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 历史信息发布;并与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 10 套、央视新闻、新华社、安徽日报、新安晚报等国家级、省级宣传媒体合作,发布高质量专题报道数十篇,极大地提高了楚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以年龄、性别、专业等不同受众群体为切入点,采用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实施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吸引游客走进博物馆。开馆以来共策划实施各类社教活动550余场次,受益观众7.8万余人次,积极践行“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强化服务理念,切实提高观众满意度。开馆以来,共接待游客140余万人次,提供各类人工讲解服务近1万批次,其中政务讲解5000余场次;开展志愿者免费讲解服务 500 余场次;同时,常态化为观众免费提供展厅及重点文物的中英文双语语音导览服务等,积极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做群众最满意的公共文化场馆。

更新文保观念,实现文物保护提质增效。通过多年努力,安徽楚文化博物馆顺利完成国家文物局文保专项资金《馆藏智能化保护和文物数字化保护》及《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搭建起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平台,初步实现了博物馆智能化。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借鉴先进工作经验,提升运行管理水平。加强与安徽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交流,共建“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大学生美育基地”等;先后获评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安徽省科普示范基地”、“安徽省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基地称号;并先后获得安徽省第六届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展览”奖、“安徽省最干净景区景点”、安徽省讲解员比赛二、三等奖等奖项荣誉,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未来,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将严格按照国家一级馆的运行标准和要求,高标准推进藏品建设、陈列展览、开放管理、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切实发挥博物馆功能作用,用实际行动,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助力地方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寿县人民政府

责编:月月 审核:蓝色海风

爆料投稿:cnhefei(微信)

✨将我们设置为星标,第一时间看到推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