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央行放出的大招,房地产是否会热启动,再次成为一个公众关注的话题。其实关于房地产本身,各路专家学者已经发表过很多高见了,这次我们不妨跳开房地产,用一个更大的视角去看看这个问题,房子,到底该不该被需要?

如果从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来看,土地一直是中国农民的命根子,但房子永远都不是普通市民的必需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因很简单,土地能够提供农业产出,是粮食基础,土地没了,农民就会走投无路,就会起义、就会革命。

但你见过因为买不起房子的人聚众闹事的吗?从古至今都没有过吧!原因也很简单,我买不起房子。可以租,租不了好房子可以租差一点的,要是放在印度,住贫民窟也行,不就是个窝嘛。关键价格便宜!

对于城市市民而言,什么才是命根子?是工作,是就业。从城市发展的历史看,什么叫城里人,实际上就是失地农民。到城里讨口饭吃,如果失业了,就啥都没有了,所以工作是核心,房子反而是次要的。

如果各位能接受这个观点,那么由此推论,房子不过是有工作,实现收入增长之后的衍生品,属于附属需求。不是城市化就必须要买房,不是城市化就一定会产生刚需。一切都基于收入是否稳定。

那么目前就业情况如何呢?

先看找工作,如今的情况是985和常青藤的互卷,211和海外名校内卷,本科生和硕士卷,硕士和博士卷,至于占90%的二本学生,就直接被遗弃了。于是从上幼儿园开始,要卷到差不多30多岁才能大概率拿到一张工作的门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能找到工作的,只有顶尖的那部分人,剩下的人,只能选择灵活就业,或者当一个所谓共享员工,早上单位上班,下班开滴滴,或许午休的时候还要去送个外卖。

如此才能维持租房的开销,至于买房,哪怕利率再低,就房价而言也能压的这些打工族精神上一辈子直不起腰来,放在农村,其实和我们曾说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有什么区别呢?

至于说你有了份工作就可以万事大吉了?那要看你是什么工作,如果是非体制内,哪怕是高薪互联网,也要时刻担忧哪天被踩,体面的生活也许说结束就结束,中年危机比比皆是,如今有多少中年人在焦虑通过每年上涨的植发人数可见一斑。

讲到这里,事实也很清楚了,不是大家不买房,而是我要储备更多的钱为将来的失业做准备,为下一代就业做准备,为了防止中道崩殂还要存一笔看病的钱,这些钱就是城里人手里的地,就业困境在这,这笔钱也是不会交出去的。

就业真的很难解决吗?这些年确实很难,整个社会经济前面已经被房地产惯性推动了,你要从房地产转换到其他产业,再拉动就业,很不容易。

恰好如今的局面内需不足,外需也不振,所以我们才要搞产业升级,才要搞一带一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强调客观环境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对内改革呢?

比如广受诟病的体制内单位,有哪些是可以交给市场的?比如水电气油等等是不是交给市场效率会更高,是不是体制内的高福利收入拆给企业招募更多的人来做,更有利于解决就业?再比如某些行业协会、研究所、城管等单位是不是取消后会更加促进企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讲的是为人民服务,啥叫为人民服务,生活上就是帮解决问题,不给老百姓添堵。

精简体制内人员,把市场空间给千百万中小企业让出来,把千万岗位给要工作、想工作的人让出来,让荒年大家都有口粥喝,才是真正以人民群众为本吧!

最后还是说回房子,实际上中国人对房子真没有太多执念,但对土地却爱的深沉,至于说房子,那是能生存之后再考虑的事。

盖那么多房子,还怕没房住?就业稳定、生活稳定之后,自然会去置办房产。但在此之前,生存是第一要务。

而生存的关键,是社会上多数人能够感受到资源分配能够被倾斜,权益能够得到保障。

如果自己工作不如体制内稳定,子女就业没有体制内的人机会优先,甚至养老医疗都没有体制内保障全面,谁敢拿出真金白银往一笔注定是负的资产里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