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晚

《2024中国诗词大会》圆满收官

备受关注的年度总冠军

正是来自国机集团的青年员工

申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申昊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现为国机集团下属企业国机工程集团总部

第一工程成套事业部的员工

作为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央企青年

他参与了巴基斯坦尼鲁姆—杰卢姆水电项目和巴基斯坦国家电网调度系统改造项目三期的执行工作

并曾于2017至2020年期间

在巴基斯坦执行常驻任务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发扬者

他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

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

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之美

也展现了“一带一路”上央企青年的

新时代风采

今天,和小新一起了解

申昊的诗和远方

相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诗词文化滋养的青年工程师

申昊从小就喜欢读诗词、背诗词,

长期的积累

让他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

进入清华大学之后,

他慢慢开始自学诗词格律和诗词写作,

并在王伯雄教授的指点下,

参与到了清华教职工诗社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他获益匪浅,

诗词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从本科到博士,

在清华大学校园里,

经常能见到这位工科博士手握诗词,

谱写着一篇篇美好的“校园诗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9月,国机集团团委发布

“为深化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组织青年报名参加《中国诗词大会》海选”的通知,

申昊看到后,

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

随后,他凭借深厚的诗词素养

和出色的现场表现,

一路过关斩将,

最终拿下年度冠军。

在《中国诗词大会》的多场比赛中,

令申昊印象最深的是第八场,

“这一场的主题是‘灯火’,

与我所从事的电力工程工作有关。

把光明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一直是国机工程人不懈努力的一大方向。”

在这场比赛中,他选择了白居易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作为定场诗,

取得了良好成绩。

灯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亮“一带一路”万家灯火

参加工作后,

申昊来到国机集团

巴基斯坦尼鲁姆—杰卢姆水电项目

现场常驻。

这个项目被誉为巴基斯坦的“三峡工程”,

总装机容量969兆瓦,

年发电量51.5亿度,

能够覆盖巴基斯坦15%人口的用电。

项目水头高,

克什米尔地质情况非常不稳定,

大大增加了水电施工的难度,

申昊和项目团队的同事们精诚协作,

克服各种困难,

保证电站持续给巴送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基斯坦尼鲁姆—杰鲁姆水电站

之后,申昊来到

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代表处工作,

参与了巴基斯坦很多城市的

市场开发工作。

所到之处都能切身感受

中巴“全天候”的友谊。

目前申昊所在的项目团队

正在克服重重困难,

从事全巴国家电网调度升级工作。

“作为其中的一员,

能够参与项目从无到有直至最终交付,

点亮巴基斯坦人民的生活,

我感到由衷自豪。”

申昊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基斯坦国家电网调度系统改造项目三期

远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优秀中华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读诗、抄诗、写诗,

是申昊一直以来的爱好和习惯。

驻外期间,

申昊常随身携带诗词相关的书籍。

夜深人静时,

读几首诗,抄几句词,

可以让他获得身心放松。

思乡心切时,

他会想到“君问归期未有期”,

“原来古人和我有同样的乡愁”;

为工作奔波时,

他会想到“但愿苍生俱饱暖”,

瞬间又会觉得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意义。

有时候,

他还会向外籍同事

讲述中国诗词的故事,

带大家一起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他会给巴方员工介绍

中国传统的曲艺表演形式

——三句半。

每年春节,

坚守项目现场、不能回国过年的同事们

都会录制小节目。

一次,项目组邀请了一位巴方员工,

一起表演一段三句半,

大家敲起锅碗瓢盆,

好不热闹。

这次申昊参加《中国诗词大会》,

巴基斯坦项目现场的中巴同事们也聚在一起,

用三句半的形式录制了一段视频,

给申昊加油打气。

“一路有诗词相伴,真是人生幸事”

申昊说,

“在奔赴未来的道路上,

我会和我的同事们一起

立足岗位,发挥所长,

践行央企使命责任,

传递中国工程价值,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为‘一带一路’这幅工笔长卷

继续着墨增彩。”

以文化之美

交四方之友

凝聚青春之力

谱写诗和远方

为央企青年的才华和奋斗

———— /END/ ————

责任编辑丨陈婷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