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疾控中心周报近日发布一项关于手足口病病毒的调查研究,柯萨奇病毒A6已成为导致我国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 目前与重症手足口病相关的柯萨奇病毒A6正在演变,并存在暴发的风险。

柯萨奇病毒A6已成为

导致我国手足口病重症病例

的主要病原体

研究团队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儿和儿童,症状通常以发烧、口腔溃疡和皮疹为主,症状一般较轻,在7至10天内缓解。然而,部分重症病例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神经、呼吸或循环系统并发症。此前,肠道病毒A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肠道病毒A71灭活疫苗开始广泛使用,显著降低了该病毒导致的手足口病病例的发生率。然而, 由于不同肠道病毒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保护,导致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多样性发生了变化。

根据国家手足口病病原体实验室监测网络,研究团队调查了我国2012年至2023年间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从中获得74株柯萨奇病毒A6菌株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柯萨奇病毒A6已成为导致我国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此外,与重症手足口病相关的该病毒正在演变,并存在暴发的风险。因此,必须加强对重症手足口病的监测。

研究涉及的74例与柯萨奇病毒A6相关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中,48例为男性,26例为女性;平均年龄约为2岁,其中1岁以下儿童25例,1至5岁儿童26例,5岁以上儿童3例。 研究团队表示,5岁以下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免疫系统不成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增加易感性,并导致严重并发症和潜在的致命后果。 因此,开发柯萨奇病毒A6疫苗,对预防易感儿童出现重症手足口病至关重要。

广东进入手足口病的流行季

据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陈彩兰主任医师介绍,根据以往监测数据显示,广东每年4月—7月为手足口病的流行季,另外9月—10月会有一个发病小高峰。

陈彩兰医生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儿和儿童,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婴幼儿为主,1—2岁儿童重症病例发病风险最高。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症状通常以发热、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皮疹为主,嘴里、手上、脚心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常见的手足口病有“三不”:疹子不痛、不痒、不结痂。症状一般较轻,在7至10天内缓解。然而,部分重症病例可能出现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神经、呼吸或循环系统并发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防护措施:

如果患儿感染了手足口病,症状较轻,家长需在孩子患病期间做好家庭护理,陈彩兰医生建议采取以下两种治疗方案:

1.对症治疗(比如退烧),以物理降温为主,如果发烧体温太高,可以给孩子吃退热药物;

2. 支持治疗(比如多喝水)为主,不要给孩子乱吃药,孩子生病期间,不必强制孩子一定吃东西,可以准备一些温凉的软质或者流质的食物,注意少吃多餐。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警惕重症病例的发生:

●持续高热38.5℃不退,超过24小时,即使口服退热药也很难退热;

●频繁呕吐,特别是喷射状的呕吐;

●头痛难忍;

●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昏迷等;

●出现肢体抖动、站立不稳的情况;

●呼吸急促,或者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大汗淋漓等。

家长也不用过分担心,绝大部分手足口病的孩子可以在一周内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

早期发现很关键

陈彩兰医生提醒,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每天晨起或晚归时检查孩子(5岁以下的幼儿要特别注意)的手心脚心、肛门周围处皮肤有无红疹,口腔有无疱疹,注意孩子的体温、精神状态的变化。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家长要留心观察孩子的手、足、口等部位是否有疱疹,及时送医院进行规范诊治,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

患儿在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应做好健康监护和居家消毒等措施,居家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一周,在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

此外,陈彩兰医生介绍,预防手足口病,记住十八字口诀:“打疫苗莫轻视,勤洗手多通风,吃熟食勤锻炼。”

来源:南方新闻网、北京晚报、齐鲁壹点、新快报、广州日报

文字(部分):通讯员林颖

编辑:叶秋华

审核:肖胤 郑时雨 罗颖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