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上市交易第二日,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出现大幅回调。这种过山车式的行情变化,暴露了部分投资者可能存在的非理性追涨心态,尤其是在个人投资者群体中。

今日出现回调

上交所方面,“24特国01”盘中最低触及100.305元,跌幅1%。截至午间,跌幅近0.92%,报100.387元,对应收益率2.5511%。

深交所方面,“特国2401”早盘一度因大跌触及临停,今日10点复盘。行情数据显示,“特国2401”今日一度跌超16%,盘中最低触及100元。截至午间,跌幅15.87%,报100.699元,对应收益率2.5362%。

昨日,上交所“24特国01”盘中曾两次触及临停,最高涨25%,对应收益率降至1.5276%。不过,在当天交易所债市收盘前最后5分钟,“24特国01”价格又现大幅回落,收于101.316元,日内涨幅仅1.32%,收益率回升至2.5070%。

深交所“特国2401”昨日同样大涨。盘中涨超13%临停,并于当天13时14分复牌。复牌后,“特国2401”继续大涨,收盘涨19.70%至119.700元,收益率则进一步回落至1.7256%。

投资热度不减

大幅上升的交易量,反映出投资者购买热情高涨。

上交所数据显示,昨日,“24特国01”全天成交7.3万手,而今日,截至午间发稿,“24特国01”已经成交超47万手。

“特国2401”同样如此。深交所数据显示,“特国2401”昨日成交面额380万元,今日截至发稿,该债券成交面额已超1200万元。

从近期济南等多地银行网点面向个人投资者销售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当天迅速售罄的情况看,部分个人投资者对于超长期特别国债兴趣浓厚。

据介绍,在5月20日的限时销售中,招商银行、浙商银行整体销售情况较好。其中,前者销售额度为5亿元,当日下午15:00左右剩余1亿多元;浙商银行10点开售第一次上柜2000万额度,仅十几分钟就被抢购一空,之后追加1000万额度也很快售罄。

在记者咨询走访中发现,面对30年期特别国债这一较新的柜台债券品种,多数银行工作人员熟悉度不高,从购买渠道来看,大部分客户通过线上渠道购买,网点柜台买入的客户相对较少。

特点为小额频发

从5月17日首发到11月中旬发行完毕,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呈现小额频发的特点。 华创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周冠南分析称:“特别国债供给节奏慢于预期,上半年供给进度偏慢,叠加机构配置需求仍在。二季度,在30年期国债方面,各机构在供给高峰期应注意交易风险,建议于2.5%下方关注止盈风险,若调整至接近2.65%,可考虑逢高配置。”

根据财政部公布超长特别国债发行安排,超长特别国债分成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在5月至11月期间,分别按照每月一次共七次、五月和十一月各一次其余每月两次共十二次、每两月一次共三次的频率发行。接下来,2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于5月24日首发,5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于6月14日首发。

多一份理性

面对上市两日的剧烈波动,不少市场人士指出,投资者应该更多关注国债的配置价值,而非投机获利,在非理性价位买入,可能会透支未来票息收益。

根据机构人士分析,尽管该债券上市首日场内大涨,但场内成交额整体不足亿元,而以机构为主、成交量更大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成交价格没有出现明显异常波动,这一方面反映了“资产荒”背景下的投资热情,另一方面也说明所谓“高溢价”更多是非理性交易的结果,主要受个别投资者的踊跃买入影响。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在两次临时停牌公告中郑重提示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理性投资。作为销售方的金融机构,也应加大力度提示投资风险,抑或执行更严格的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引导个人投资者理性投资。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新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