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中国行|《亚鲁王》:口口相传上千年的苗族英雄史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鲁王》简介:

《亚鲁王》是一部 26000 余行的大型英雄长篇史诗,主要流传于安顺市的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以及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罗甸县、长顺县、惠水县、平塘县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望谟县。此外,在花溪区、龙里县、息烽县等苗族地区也有少量流传。

作为有史以来第一部苗族长篇英雄史诗,《亚鲁王》讲述了苗族西部支系在首领亚鲁王的带领下创世与迁徙的历史。《亚鲁王》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承,在送灵仪式上唱诵。在其传习过程中有诸多规则和禁忌,如学唱只能在农历正月和七月才能进行等,颇有神秘色彩。《亚鲁王》积淀了大量有关苗族历史文化信息资料,具有文学、宗教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多方面价值。2011 年,《亚鲁王》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亚鲁王》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兴华:

史诗唱诵时光长河

“小时候,家里老人就要求一定要学唱亚鲁史诗,他们认为学唱史诗就是学讲话。”今年已80岁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兴华回忆说道。

他告诉记者,那时村里人都向往“东郎”这一神圣的职业,过去没有文字记录,靠苗语口口相传,一般在苗族送灵仪式上唱诵,唱诵《亚鲁王》的歌师被称为“东郎”。16岁开始,陈兴华先后拜了三位师父学唱亚鲁史诗,20岁便成为小有名气的“东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兴华(左三)在传授唱诵《亚鲁王》史诗。受访者供图

《亚鲁王》讲述的是西部苗人创世与迁徙征战的历史,主角亚鲁王是苗族同胞世代颂扬的民族英雄。作为中国第一部苗族长篇英雄史诗,《亚鲁王》2009年被评为当年“中国十大文化发现”之一,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纳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60多年间,陈兴华在当地各苗寨主持的葬礼仪式不计其数,他综合了三位师父唱诵的《亚鲁王》史诗内容,形成超长的篇幅。

陈兴华说,他位于紫云自治县猴场镇打哈村打望组的家,如今是紫云自治县26个《亚鲁王》传承基地之一,由他亲自教授过的徒弟已有数百人。

这些年,陈兴华把自己的唱诵录音制成文本,发到徒弟手机上供他们学习,有问题随时在电话里沟通。“时代不同了,教授方式也要与时俱进。”

据介绍,截至目前紫云自治县普查到“东郎”1778人,全部建立了数字档案。过去已经丢掉的一些仪式又得到了恢复,通过开展“东郎大赛”等活动鼓舞传承人的信心,原本濒临消失的《亚鲁王》文化让更多人熟知。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姜雨熙

编辑/黄若佩

二审/姚曼

三审/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