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万只蝴蝶从云南红河“出差”到上海长宁,在愚园路翩翩起舞,让美丽街区增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色彩;当越来越多的特色农产品从红河的田头,被端上长宁、上海乃至全国各地百姓的餐桌,人们愈发感受到,即使是在祖国的西南边陲,红河州也与我们如此亲近,让人对东西部协作共同发展,有着更多憧憬。

红河州因美丽的红河穿境而过得名,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和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前沿,是中国陆路通往东盟的重要通道。因此,当地的发展尤为重要。近年来,长宁区与红河州及“三县”(红河县、金平县、绿春县)不断深化东西部协作,在聚焦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在乡村建设、医疗卫生、教育助学等各方面都倾注更多心血,扎实推进当地发展,不断结出丰硕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红河州各类项目发展的成效愈发显著。这是许多在红河州的援滇干部最大的感受之一。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长宁区援滇干部孙一鸣表示,“得益于两地多年来的对口协作接力,产业类项目从当年的‘建设好’,到后续的‘运转好’,基础更加坚实。诸如哈尼梯田鸭养殖屠宰、茶叶加工销售等项目延长了产业链长度,有效助力当地乡村产业振兴。”除了协作项目的成效更加显著,参与对口协作的力量也更加多元。越来越多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到对口地区的建设发展中来,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长宁区代表处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和援滇干部们一起,积极发动、精心组织,把爱心传递给最需要的群体。

值得一提的是,红河县金平县绿春县在近年来东西部协作中,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不断做好地方建设工作。

云上之城——红河县

红河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境内有着热区水果、梯田红米、有机茶叶、生物药材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产品。“我们常到各乡镇调研,深刻感受到,红河县地形复杂、资源分散、县域经济弱、配套设施差等都对当地发展有条件限制,当地农民只能通过种植和养殖获得微薄收入。”红河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长宁区援滇干部赖朝辉表示,“对此,我们现在的工作更加聚焦对一些关键点、关键产业上的项目援建,以点带面,以面促带,逐步形成连带效应,联农带农机制效果发挥逐步显现,为将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更好提升农特产品品控、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长宁区立足市、区各类援建项目,和红河县携手,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做好产品的质量提升、销售等工作。前端,在红河县建立水果分拣车间、标准化茶叶加工厂等;后方,长宁区协调拼多多、盒马鲜生等交易平台,进而拓宽销售渠道。今年,两地携手进一步落实市场前端、营销后端、消费终端的“三端联动”机制,依托长宁区合作交流办及上海百县百品销售网络、九华集团等企业实体,积极探索开展“一县一品、一标一策”工作,助力红河县梯田红米闯入上海乃至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的商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近两年,上海持续加大项目资金帮扶力度。2023年,在红河县投入实施22个项目,建成了宝华镇安庆村、迤萨镇底呸村两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架车乡茶叶加工厂、大羊街乡澳湖羊繁育基地、哈尼梯田特色产业示范园等项目,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和运营,为全县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其中,架车乡茶叶加工厂的建成和使用,大大促进红河茶叶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方向,通过村集体自行组织生产,与茶企业合作,寻求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进一步做响茶品牌、做优茶产业、做大茶经济,将生态茶园变成群众的增收园、致富园、幸福园。今年,又有28个项目全部启动实施,各项目均有优质合作企业对投,产业规划合理,发展预期良好。

边境小城——金平县

金平县地处云南省红河州南部,有着美丽的生态环境和“边疆”的区位优势。近年来,金平县东西部协作全方位得到了加强。在长宁区的协助下,金平县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目标,引入上海先进思路理念,精心打造了一批和美乡村示范点,形成了沪滇协作助力乡村建设的“4+”模式(乡村建设+文旅融合发展、+边贸助推、+民族团结进步、+产业发展)。其中,两地聚焦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集中资金打造了那发街村、隔界村2个乡村建设示范样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援滇让我们经受了历练、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是一次初心使命的再磨砺,也是一次党性修养的再锤炼,更是一次能力素质的再提升。感到高兴的是,我们的工作实实在在对当地发展起到了作用。”金平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长宁区援滇干部翟凌晨介绍,在持续深化拓展沪滇劳务协作方面,今年4月,长宁区与金平县合作成立实体化运转的驻沪劳务服务工作站,搭建政府、用人单位、劳动者三方共同参与的服务机构,进一步做好沪滇劳动力转移就业“前端”服务保障和家庭“后方”关心关爱工作,不断丰富拓展“服务站+招商引资+宣传推介+N”等服务内涵,推动农村劳动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此外,在推动消费助力经济发展上,金平采取“线上网购+线下布点”相结合的方式,与长宁企业合作开设“珍滋味”消费帮扶商店、农文旅展销中心等,推动“长寿金平”14个产品成功入选上海市对口帮扶地区“百县百品”目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出金平的不只是消费产品,生态文化之美也从山间峡谷来到了长宁百姓身边。今年5月8日至12日,两地以“蝶缘千里·相约长宁”为主题,举办了金平蝴蝶飞上海活动,万余只蝴蝶“飞”到愚园路街区与市民见面,受到了广泛关注,不仅生动展示了长宁与金平双方深度合作的成效,更见证了双方从最初的“山有所呼,海有所应”,到如今的“跨越山海,双向奔赴”,让两地人民都能感受到同协作、共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

千山之县——绿春县

绿春原名“六村”,1958年7月,国务院根据境内绿水青山、四季如春的特点而将该县命名为绿春。近年来,长宁区“组团式”人才团队充分发挥优势,积极组织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东西部协作工作,使越来越多的病人能在“家门口”看好病、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在“家门口”读好书,有效提高了当地教育医疗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春所需、长宁所能’是两地对口帮扶协作的特点。”绿春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长宁区援滇干部王传凯表示,“我们将竭尽所能助力绿春乡村振兴,谋划、对接、落实好各类项目,把事办好办实。”王传凯介绍,长宁“组团式”教育团队创新实施了“校校帮扶、教师培训帮带、教学结对合作”等机制,成立名师工作室,开展教学观摩、师生同考、学案开发等。为更好关心当地留守儿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长宁代表处每年都会到绿春共商关爱工作,走访困难家庭,今年,双方又签订了“特殊困难少年儿童助学行动协议”设立专项助学基金账户。为了让乡村教育更加均衡,多维度全方位持续擦亮乡村振兴,长宁区还开展各类公益助学行动。其中,香巴拉公益服务中心每年组织教师到绿春乡村小学开展助教工作,并招募助教志愿者开展远程特色课程;上海爱满家家庭服务中心(TEC)多年来一直关心当地青少年品格教育,去年在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区合作交流办、虹桥街道的指导下,在绿春开展了“助福云南,爱满绿春”青少年品格营及亲子家长课堂。上海享物公益基金会多年来在绿春10余所学校捐资建设了“远方书声”班级图书角,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提升综合素养……

在医疗卫生方面,长宁帮助绿春县人民医院新增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皮肤科等一批科室门诊,胸痛中心通过国家胸痛中心验收,被评为“国家规范化建设项目优秀单位”;平河镇卫生院通过国家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进一步提升了绿春的医疗卫生水平,让当地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沪上医疗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长宁区在去年投入实施了27个项目,涵盖多个领域,注重资源转化,提升产业开发。例如,实施戈奎乡虾巴村农文旅示范村项目,推进“农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文明新风+生态宜居”模式;建设大水沟乡生态茶叶加工厂等,推动“小茶叶”成为茶农致富“大产业”;实施大兴镇生态梯田鸭养殖基地及冷链仓库建设项目等,充分挖掘绿春资源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成立30周年之际,长宁区援滇干部红河联络小组荣获了第十一届上海市“慈善之星”称号。许多援滇干部们表示,“在这儿的时光充实而有意义,我们始终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理念,每一批、每一位援滇干部都会积极投身于沪滇协作的接力和各项具体工作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长宁区与红河州及“三县”东西部协作的不断推进,当地经济发展所拥有的动能,正源源不断地焕发出更多活力,而山野田间、峡谷森林里的美丽风景和风土人情,也将通过更多方式像红河的优质产品一样,穿越山海,见证美好的“双向奔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为资料图

撰稿:陈容超

编辑:毕扬静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