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创新与心理成长”,学习更多创新与心理健康知识

《山西通志》载,仝卜年和于成龙并列为“山西历代两廉吏”。仝卜年曾任福建省台湾府抚民理番海防粮补通判、台湾海防同治、台湾知府等要职。他的一生与台湾紧密相连,为这片土地倾注了无尽的心血与智慧。

明清时期,台湾是福建省管辖的一个府衙。1885年,台湾从福建省析出,升格为台湾省。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统一祖国,是时代赋予的使命。百余年来,海峡两岸人民无不铭记和怀念仝卜年。

一、仝卜年生平

仝卜年( 1781年~1848年),字子占,号太平闲人,又号妙复轩,山西平陆县人,生于清朝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贫困少年到清朝官员,再到台湾地区的卓越治理者,仝卜年用自己的才华和勤奋书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48年秋,仝卜年因水利工程劳累过度,不幸离世。他在台湾任职长达17年,期间不仅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兴办学堂,培育人才;还积极建设砖窑,有效地预防了火灾的威胁;他坚决抵抗外敌入侵,保卫了祖国的疆土;同时,他铲除奸佞,巩固了国家的根基。仝卜年的卓越贡献为建设、开发、保卫台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深受民众的爱戴与尊敬。

在台湾民众的心目中,仝卜年如同“生佛”一般,被尊称为“仝爷”。为了纪念他的伟大贡献,台湾多处建立了塑像与庙宇,称之为“仝爷庙”,以表达对他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仝卜年从 1811年步入仕途,到1848年劳瘁于民生工程的水利工地上,到任之处为民鞠躬尽瘁,为官两袖清风,堪称廉吏楷模。

仝卜年少年时期家境贫寒,父亲英年早逝,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以放牧为生。然而,贫困并没有磨灭他对知识的渴望。每当放牧归途,路过私塾时,他都会驻足旁听,每日记诵。他的勤奋和才华感动了私塾的先生,最终破例免费收他入学。自此,仝卜年的学业与见识日渐长进,特别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对他以后开发台湾表现出的政治抱负和胸怀胆魄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督学先生莅临学堂进行考察时,他特意找到了仝卜年,想要考验他的才情,于是提出了一个对子的挑战:“牛皮合鞭鞭打牛。” 面对督学的出题,仝卜年不假思索地回应道:“雕毛做箭箭射雕。”这一巧妙对答令督学大感意外,一个年仅十几岁的放牛娃竟然能如此迅速地给出如此精彩的对子,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督学先生又随手搬来一把椅子,坐在门口,再次出题:“白虎当道卧。” 就在此时,仝卜年从督学身旁轻盈地跳跃而过,口中自然而然地接道:“青龙满天飞。” 这一即兴的对答更是让督学先生赞叹不已。他连连点头,口中称赞道:“天才,天才,此子真是不可小觑啊!”

在私塾的求学过程中,仝卜年博闻强记,学业成绩出类拔萃。他十五六岁时已闻名乡县,几年间陆续在县科中考取了生员(秀才),并赴并州参加省城三年一届的乡试,清嘉庆年间考取举人。随后,他赴京会试,考中进士,开启了仕途生涯。

仝卜年官台湾道 ,历任五县、二厅、一府、一道。他对开发台湾,改变社会落后面貌,起了重要作用。他手把手教当地人民耕、犁、耘、耙,春种秋收,其夫人则帮助当地妇女纺线织布,有力的促进台湾的农业生产。仝卜年于1843年(道光23年)以台湾知府身份奉旨担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统治者。

二、重要功绩

2.1. 治理台湾,改变落后面貌

仝卜年一生为官清廉,勤政爱民。他在台湾任职期间,对开发台湾、改变社会落后面貌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手把手教当地人民耕犁耘耙,春种秋收,其夫人则帮助当地妇女纺线织布,使生产有了显著发展。他注重道德风尚教育,向当地人传授儒学,有时还亲自授课,以此改革当地陈规陋习,禁绝原始群婚遗流落后的婚姻制度,杜绝以活人祭祀的旧礼仪,使当地居民日渐乐享儒家文明礼教。这些举措为台湾地区的经济繁荣和文化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兴办教育,培养人才

仝卜年深谙教育之于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基石作用。因此,他倾尽全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辞辛劳地筹措经费,建立学校与书院,为台湾地区的子孙后代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他不仅关注教育的普及,更重视人才的选拔与培养,致力于为台湾的长远发展储备了才华横溢的人才库。

与此同时,仝卜年还独具慧眼,注重发挥台湾地区的本土优势。他将当地民众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医药卫生知识带回大陆,促进了两岸在医疗领域的交流与融合,取长补短,共同提升。这一举措不仅加强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文化联系,也进一步密切了两岸人民的情感纽带。

仝卜年的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台湾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他的远见卓识和无私奉献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2.3. 抵御外侵,保卫疆土

在仝卜年任职期间,台湾地区曾面临外敌入侵的威胁。他坚决抵抗外敌入侵,保卫了疆土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的勇敢和决心赢得了当地人民的尊重和信任。

1842年,英军舰船悍然进犯台湾淡水与彰化之间的大安港,肆意扰乱当地百姓的捕鱼生计。面对外敌的嚣张气焰,渔民们对英军恨之入骨,期盼着能有一位英勇的将领带领他们驱逐外敌,恢复往日的安宁。

在这危急时刻,仝卜年挺身而出,与台湾道姚莹、镇总兵达洪阿等将领紧密合作,共谋抗敌大计。他们利用台湾岛内地形复杂、水道纵横的特点,巧设埋伏,诱使英军深入。当英军舰船毫无防备地驶入港口时,仝卜年等人指挥的清军迅速出击,将英军打了个措手不及。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清军痛歼了闯入港口的英军舰,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此役共擒获英军 189人,缴获大炮20门,收缴军械无数,大大削弱了英军的战斗力。这场胜利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敢于抗争的精神风貌,也为保卫台湾海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立下了赫赫战功。

捷报传来,道光皇帝闻讯大喜,亲笔朱谕:赏达洪阿太子少保衔,加姚莹二品顶戴,赏仝卜年戴花翎。这一殊荣不仅是对仝卜年等将领的表彰和嘉奖,更是对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立下的不朽功勋的肯定。在清代,皇帝亲笔朱字下诏谕的情况极为少见,这足以证明仝卜年等人在抗击英舰、捍卫台湾海疆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和非凡成就。

仝卜年的英勇事迹和卓越功绩将永远铭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成为激励后人为保卫祖国、争取民族独立而英勇奋斗的不朽典范。

2.4. 文学成就

除了在政治和治理方面的卓越贡献外,仝卜年还是一位文学家。他一生作诗 800余首,以“太平闲人”为雅号进行“红学”研究,写出一部《妙复轩评石头记》,为当时《红楼梦》的主要评本。著有《红楼梦读法》、《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并传于世。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宝库,也为后人研究《红楼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结语

仝卜年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从一个贫困少年成长为清朝官员和台湾地区的卓越治理者,用自己的才华和勤奋书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他的重要功绩不仅为台湾地区的经济繁荣和文化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和启示。他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勇往直前、追求卓越。

仝兆景,河南南阳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河南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焦作市首席科普专家,教育部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全国本科毕业论文抽检评审专家。主持参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4项。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焦虑抑郁心理治疗,大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团体心理健康、安全心理、婚姻幸福、团队建设、人工智能、科学家精神等方面的科普宣讲、培训和讲座。

用心进步,快乐成长

关注:创新与心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