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常的情况下:

开发商要想资金快速回笼,会采取降价的手段促销,调节供求关系。

二万一平方米卖不出去,就降到一万八一平方米;再不行,降到一万五,降到了成本线怎么办?那就要看市场有多残酷了,对大多数公司来说,赔了也要降。因为,资金收不回来,银行贷款到期,必死无疑。这似乎表明,销量上不去,降价是天经地义的事。

其实,这种从单纯的市场经济供求关系上的分析,反而会有偏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楼市价格谁说了算?

开发商说了不算:

恒大2021年时就要求降价销售,但是,政策下了限跌令,因为恒大这样庞大的头部企业一降,全国都会降,非同小可;现在大家都痛骂恒大无序扩张,骂也没用了,时过境迁,就算是打七折,它也出不了手了。

中国楼市的价格并不仅开发商说了不算,亚当.斯密的无形之手也不能完全说了算,因数楼市最终是货币现象,政策有权力运用货币工具,不能从根本上决定趋势,但有力量改变斜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个问题了,难道有形之手真的可以不遵循市场的供求法则吗?当然不行。所以,你可以限价,无形之手就用销量腰斩狠狠地打你的脸,最终还是逃不如市场化的如来之手。

这就有了一个问题:

站在政策的立场上,到底是要价格,还是要销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价格,还是要销量?

从地方财政的立场上说,一个不能少,都要。

如果价格崩了,房子成了大葱价,地也就不值钱了。这对财政来说非同小可,地方财政 后半支出,全靠土地出让金了。房子卖不出去,地也卖不出去。现在是城投拿地,其实是负债,玩的是左手倒右手的金融游戏,,政策所要做的一切努力,就是在稳价格的前提下,如何把房子卖出去?今年又是什么情况,今年的情况是量价齐跌,政策彻底失灵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策如果放任市场,多半要崩盘;整个中国经济要受到深刻而长久的影响,已经不完全是地方财政的问题。所以,政策一定会让楼房彻底金融化,从而极限地动用货币工具,实现既要,又要的赢两回的目标。

既要又要可能吗?无非是加印货币,通过3%的弱通胀,靠长期叠加的几何级数,逐渐稀释巨大的负债,当然,也有一个基本前提,还是要减少供应端,减少地方政府一年三轮的土拍。

真正要防止的是恶性通胀。大家怎么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